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17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6年4月15日
【领导之窗】
李锦斌在岳西督查调研精准脱贫工作时强调
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月7日,省长李锦斌深入岳西县响肠镇、店前镇、河图镇和来榜镇,进村入户,亲临一线,督查调研精准脱贫工作。李锦斌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精准对焦、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叶晓明,市领导虞爱华、魏晓明、周东明、张小青,市政府秘书长江兴代,县长江春生陪同。
响肠镇新浒村位于岳西县南陲,境内冈峦起伏,溪水潺潺,群山壁立。2013年该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5户、853人。李锦斌来到新浒村脱贫攻坚指挥部,认真翻阅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资料、了解脱贫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安排、实施举措等。看到该村将脱贫攻坚推进一览表、产业脱贫布局规划全部挂图上墙,200多户贫困家庭基本信息、贫困原因、脱贫时间、帮扶措施等一目了然,李锦斌十分高兴,对驻村扶贫工作组扎实细致的工作给予肯定。
李锦斌从图表中随机点抽了胡世友、胡发文两户贫困户,来到他们家中,亲切看望慰问。胡世友夫妇因病致贫,年收入不足1万元。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胡世友申请了光伏发电项目、种植了茶叶、流转了山场,妻子被安排到村合作社务工,今年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实现脱贫。去年刚刚脱贫的胡发文,因为加入了村合作社,年务工收入3万元,成为该县首个领到脱贫光荣证的脱贫户。李锦斌欣慰地翻看着光荣证、扶贫手册等,不住地颔首称赞。
为了挖掉“穷根子”,新浒村几名党员带头成立了山水间种养合作社,流转700亩田地,发展特色果蔬、水产养殖等,按“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合作社效益,同时还吸纳了71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至16000元。李锦斌高兴地称赞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践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他鼓励合作社负责人要创新发展,引入“互联网+”等新手段,不断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偏远山区贫困户脱贫的一项有效举措,深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得怎样,李锦斌对此牵挂在心。他来到店前镇银河村实地督查正在实施中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听说该村今年计划搬迁33户91人,总投资589万元,李锦斌当即问道:“搬迁户是怎么产生的、新建住房什么标准、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怎样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省长一项一项问得具体、细致,帮扶干部则情况介绍得清楚、详实:搬迁户是经过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审批层层把关确定的;资金由国家补助和政府贷款筹措;新建房屋本着“立足眼前、兼顾长远”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集中点的劳动力就近安置就业、引导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李锦斌听了十分满意,称赞该项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做到了按原则办、按规定办、按程序办、按情理办。他要求基层干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相互攀比的错误观念,“丢掉面子、做实里子”,切实防止因建房致贫,同时,要提前做好搬迁后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对接,确保贫困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山路崎岖,蜿蜒盘旋,从易地扶贫搬迁点离开后,李锦斌顾不上休息,一路马不停蹄,沿途随机抽查了河图镇岚川村、来榜镇清潭村脱贫攻坚工作,并随机选取四户贫困户了解脱贫情况。每到一个贫困村,李锦斌都实地查看驻村帮扶指挥部工作状况、详细询问驻村干部蹲点情况、深入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每到一户贫困户家,李锦斌都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他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期盼和需求。在沈千发、余锡金等贫困户家中,听说他们有发展生产的愿望,却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李锦斌要求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积极协调解决小额免息贷款等,满足他们的生产愿望。
在贫困户余海燕、沈千发家中,看到他们因为身患慢性病,医药支出负担沉重,李锦斌嘱咐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研究政策,努力探索解决途径。看望慰问中,李锦斌鼓励大家要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依靠自力更生,辛勤劳动,一定能够战胜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督查中,李锦斌对安庆市精准脱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李锦斌强调,要落实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强化目标导向,细化实化政策措施。要明确精准脱贫的工作抓手,强化项目引领、政策保障,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带动作用。要压紧压实、强化扶贫开发的工作责任,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一个层级,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个贫困户、贫困人口和脱贫项目上,确保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特色做法】
冶溪镇大山村:
贫困户“入股”村集体经济成股东
冶溪镇大山村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出实功。在“三清”基础上,该村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针对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或缺失劳力的农户,依据家庭实际,在村集体经济中免费为贫困户配发一定数量的期权,贫困户可依据期权数量获得相应分红,开辟了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新渠道。
据悉,大山村两委积极作为,多方筹资,依托环境、资源优势,发展了肉驴、有机黑猪、鱼、生态土鸡养殖基地和香菇培植场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为确保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或缺失劳力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村两委决定在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中免费为36户贫困户配发117份期权。拥有一份期权就等于入股村集体经济3000元,肉驴养殖每份期权年收益约770元,有机黑猪养殖每份期权年收益约590元,养鱼每份期权年收益约615元,生态土鸡养殖每份期权年收益约860元,香菇培植每份期权年收益约1180元。通过入股村集体经济,26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190元以上。
县卫计委送鸡苗到家助推贫困户脱贫步伐
4月9日下午,和平乡和平村村部前人头攒动,贫困户们拿着篮筐在此等候县卫计委第一批免费鸡苗的发放。
为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县卫计委帮扶干部们经过摸底调查和征求贫困户的意愿,通过量体裁衣初步确定了25户有发展意愿,有饲养能力的贫困户,为这25户贫困户发放育成仔鸡3300多只。为提高小鸡成活率,县卫计委还为贫困户们配备了消毒剂、饲料,鼓励其发展家禽养殖,燃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在发放鸡苗前,和平乡脱贫攻坚指挥部还举办了养鸡培训班,邀请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王南山、县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王文峰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教授家禽饲养技术要领、疫病防控,帮助贫困户们实现科学化养殖。
“共产党好!扶贫政策好!我们回家一定把这些小鸡苗好好养大,不辜负你们这些帮扶干部、扶贫工作队的希望。感谢国家给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和平村闻屋组的贫困户闻声中看着筐里的鸡苗,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据悉,为帮助和平村贫困户早日脱贫,2016年县卫计委帮扶干部已筹措资金5万元,用于为贫困户购买鸡苗、茶苗、桑苗、四季豆种子等。
【媒体聚焦】
【编者按】由岳西周刊社策划、采写的宣传岳西“两学一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闻稿件,在4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重要位置综合刊发,这在岳西周刊社乃至岳西历史上尚属首次。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岳西“两学一做”助推脱贫攻坚
4月14日,《人民日报》1版报眼位置刊发了《各地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良好开局》稿件,宣传岳西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紧密结合脱贫攻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红土地上墩苗”“到扶贫一线淬火”。
报道中说到,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安徽省岳西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作用,紧密结合脱贫攻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红土地上墩苗”“到扶贫一线淬火”。岳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利用红色资源,在烈士纪念碑前、红军路上学习党章党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充分利用业余党校、“三会一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本领。同时,岳西结合“两学一做”,压实脱贫责任,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挂图作战,将脱贫任务明晰到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送: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