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媒体关注
         

        央视网:【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扶贫队长郭逢春来了,村民们“笑醒”了

        作者:孔华  来源:  时间:2017-06-06 11:25:36  查看:

        2014年10月,郭逢春来到梓树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2014年10月,郭逢春来到梓树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孔华)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岳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岳西县最偏远的乡村梓树村是贫困县中的贫困村,村里556户人家有240户是贫困户。

          2014年,安徽省委办公厅选派干部郭逢春来到这个小村庄,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两年多来,在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支持下,在郭逢春的努力下,梓树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户脱贫、村出列,昔日的贫困村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住在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

        郭逢春整日在村里忙碌。

        郭逢春整日在村里忙碌。

          四面环山的梓树村是出名的贫困村,“郭书记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肯定住在镇上,不会真正住在村里的。”梓树村村干吕振东说。

          村民们也都这样想。

          然而出乎村民的意料,郭逢春没有在镇上办公,也没有住在镇上,反而跟村干部一起办公,吃住都在村里,除了外出开会、协调项目、资金,他24小时都在村里。

          行伍出身的郭逢春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转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后,郭逢春主动报名、申请到基层工作。

          来到梓树村后,郭逢春骑着一辆摩托车挨家挨户地转,深深感觉到层工作的难处,真正了解扶贫这块硬骨头的“硬度”。

        红心猕猴桃一旦挂果将会给梓树村带来大丰收。

        红心猕猴桃一旦挂果将会给梓树村带来大丰收。

          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汪某回乡养鸡,村里表示一定会支持。汪某买了2000多只鸡苗,养到一半没钱买饲料了。汪某找到村里,郭逢春帮他申请贷款,发现他之前还有贷款没还。

          此路不通,郭逢春跟其他村干部一起商议,由村里担保,找一位村干部的亲戚赊了5000元饲料给汪某;几个月后,2000多只鸡要出栏了,竟然又“断粮”了,汪某再次找到村里。一言不合,汪某跟村干部又吵又闹,甚至放下狠话,“你们不给我想办法,我就拉几笼鸡放村里。”郭逢春没有动气,耐心做村干部工作,跟几位村干部自掏腰包借了2000元给汪某买饲料。

          年底,这2000只鸡总算有惊无险地出栏了,销售又成了问题。郭逢春又说服其他村干部帮汪某卖鸡。他还天天在朋友圈号召战友、同学、同事们买鸡,又跟单位汇报,恳请单位食堂采购……就这样,郭逢春和村干部们当销售员,帮汪某把2000多只鸡卖光。

          “他自己要养鸡,没有钱了,找我们吵,找我们闹,我们都不想管他,但是郭书记不仅不跟他吵,还坚持帮他。”正是这件事让大学毕业回到村里工作的吕振东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说:“从这件事上,能看出郭书记的胸怀,看出他的工作态度,对我震动很大。”

          “虽然他跟我们闹得不愉快,但是我们当初答应过帮助他,既然有承诺,就不能食言。”郭逢春说。

          不到三年 修了51.3公里的路

        梓树村很多道路都如这般沿山腰开建。

        梓树村很多道路都如这般沿山腰开建。

          以往,被山坳坳包围的梓树村村民要想出村,只能沿一条坑洼不平的砂石路步行、骑摩托车,或者在凌晨四点多搭乘唯一的一辆农班车。不仅出村的路难走,村里连一条硬化的水泥路都没有。

          要想富,先修路。

          郭逢春多次奔波,协调450万资金,硬化、扩建了梓树村到头陀镇的主干道;协调县财政支持150万元修建了1.4公里环中心村道路;郭逢春还争取260万元资金硬化了3.1公里新开至清潭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争取200万元打通了7.88公里牌坊村至观音村的道路;争取22万元完成了0.7公里孙家组的道路改造工程……

          在郭逢春所在单位的协调下,安徽省交通厅支持资金1500万元,新建梓树村至黄尾高速出口便捷通道,有了这条便道,从梓树村中心到高速入口的路程缩短一半。

          路修好了,村里的人出行方便了,村里的东西都能及时卖出去,城里的人也来了。

        210KW集中光伏电站累计为村集体带来34万元收入。

        210KW集中光伏电站累计为村集体带来34万元收入。

          村民“做梦都想醒了”

          茶季刚过,63岁的储成福把自家屋前屋后40亩茶园全部修剪了一遍,又套种了玉米、黄豆。

          3年前,储成福还是贫困户。眼下,储家已经盖起了上下400平米的二层洋楼准备搞农家乐,成了脱贫致富典范。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茶叶品质好,但是原来经常断电,一断电,茶叶就加工不了,损失很大,我们为此还跟电管站‘打官司’。”储成福介绍,今年炒茶,再也没有断电了,因为村里争取电力部门投资870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他所在村民组有七八家买了炒茶机。今年茶季,储成福赚了七八万元。

          “今年,我在外打工的大媳妇要回来了,我希望她跟我一起办农家乐……”家门口,通往黄尾高速出口的路正在拓宽,储成福笑着说,“路修好了,游客来了,家里什么东西都能卖掉。”

          “郭书记来后,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储成福说,“我们,做梦都想醒了。”

          96.8%贫困户脱贫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为了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郭逢春想尽一切办法帮扶他们脱贫。

          动员200户贫困户参与3KW分布式到户光伏电站建设,户均年增收3000元;争取帮扶资金14.4万元,引导160户贫困户养殖土黑猪,每年户均增收2500元;动员230户贫困户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年增收500元/亩;争取帮扶资金2万元,动员6户贫困户试养湖羊27只。

          同时,带领村干部探索新的增收渠道:发展300亩红心猕猴桃,形成2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1.25亩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并探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权分红”三位一体的增收模式,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郭逢春来梓树村之前,梓树村556户1940人中有240户754人是贫困户,如今,截至今年4月,已有227户730人脱贫,96.8%的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3%。

          户脱贫,村出列,原来为赤字的村集体账户也“由负转正”。郭逢春多次奔波协调,为村里建设了210KW的集中光伏电站,累计收入已达34万元;村里3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中的170亩由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明年,这些市场价40元/斤的猕猴桃上市,村集体收入又将大丰收。

          站在梓树村中心,远处的异地扶贫搬迁工地机器轰鸣;河道整治和景观工程正在施工;一台挖掘机在环中心村路拓宽作业;红心猕猴桃基地里,村民门在给猕猴桃剪枝……脱贫出列的梓树村正在打开一幅诗意乡村的美丽画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日报头版聚焦岳西】梓树村迎来好风景
          母爱不曾走远--在大别山脱贫攻坚一线的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