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叶森
整理:安徽日报见习记者 洪放
我叫李叶森,今年50岁,家住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最近5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农家乐老板,一项项产业政策的帮扶让我家拔掉穷根走上致富道路。
我们这里是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交通闭塞,耕地稀少,过去种水稻产量很低,一家人肚子都填不饱。近些年,乡亲们一起改种高山茭白,效益好了不少,生活也改善了些。然而,随着我们夫妻人到中年,家里的担子又重了起来。上要供养两个生病的老人,下要抚育两个上大学的孩子,仅靠种地一家人的日子依然过得很紧巴。为了给我家减负,孩子上大学那年,县里帮我们申请了“雨露计划”的教育资助。后来,孩子们在学校里也申请了助学贷款,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
孩子们上大学以后我们也在想,光靠别人来帮助,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我们有手有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才能彻底摆脱贫困。2014年我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以后,帮扶干部、乡里干部多次来我家,帮助我们夫妻出点子、谋出路。 2015年前后,我们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兴起,我也动起了吃“旅游饭”的心思。然而,底子薄、没经验也让我心里直打退堂鼓。了解到我的想法后,村、乡两级干部主动来我家帮助我解读政策、提供指导。当年,在他们的帮扶下,我家不仅免费改了厕,家里的三间卧室也按照统一标准改成客房,办起了农家乐。近两年,随着我们石关乡旅游招牌越做越响,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火,到了夏季不提前预约都吃不上饭。现如今仅夏天一个旺季,农家乐就能为我们一家人带来近万元收益。去年,村里的帮扶干部张银梅还帮助我家申请了8000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给家里装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每年又能产生2000余元的收益,这让我家又多了一个“轮子”向前跑。
如今,靠着种植茭白、开办农家乐、光伏发电,我们夫妻一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下一个五年,两个孩子都毕业了,相信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