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总面积2372平方公里,总人口40.1万人,是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功能区、生态示范区于一体的县份。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岳西一直是安徽省以及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198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农村群众面临大病时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2014年岳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6367户110473人,其中因病致贫11082户43637人。疾病极易摧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如何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至关重要,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攻克这个“堡垒”。
好政策给最需要的人
“要不是政策好,很难想象我现在是什么状况。”岳西县中关镇中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储跃新说。
储跃新的孙子储崔昊因患癫痫,去年在安医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总费用17.5万多元。老储是2016年脱贫户,享受安徽省“351”健康脱贫政策。
“351”健康脱贫政策,是指2015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患者,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合规费用,在县级、市级、省级自己分别只需承担3000元、5000元、10000万,剩余部分由政府兜底解决。
老储的孙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属于省级医院,所以老储孙子17余万元的医疗费用最终只掏了1万元。
岳西县温泉镇汤池村2016年脱贫户老刘是安徽省“180”政策受益者。
“180”健康脱贫政策,是指2015年未脱贫的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合规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基本补偿后,再报销80%。
老刘因患慢性活动性肝炎,2017年5月1日门诊治疗,总费用1144.50元,新农合补偿858元,“180”政策补偿229.20元,个人自付57.30元。实际补偿比95%。
为落实重病兜底保障,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岳西县全面落实国家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政策,严格执行安徽省“351”“180”政策。
截至2017年底,岳西县贫困人口“351”住院补偿12032人次5975.34万元,补偿比达91.23%;“180”综合补偿20523人次562.78万元,补偿比达93.9%,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存量”。
小补丁,大作用
在落实国家“三个一批”、安徽省“351”“180”等健康扶贫政策过程中,岳西县在基层发现了健康脱贫存在一些新的政策性问题。从政策设计来看,安徽省“351”“180”政策设计上,主要向2015年底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倾斜,而新农合基金是全体参合农民共同筹资的,已脱贫人口和非贫困人口觉得政策不公平,与贫困人口产生了矛盾。从客观现实来看,当前的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力度不够,农村参合非贫困人口和已脱贫人口一旦患重特大疾病即处贫困边缘,因病致贫返贫“增量”难以控制。
在国家、省卫计委的指导下,岳西县探索创新了一系列政策补丁,针对贫困人口、已脱贫人口、非贫困人口三类人群,进行健康脱贫政策系统设计,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类施策,实行综合医保政策全人群全覆盖,走出了一条既“解决存量”又“控制增量”的健康扶贫新路径,防止了因病致贫、阻断了因病返贫、促进了健康脱贫,又缓解了因政策不公平引起的农村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效果。
针对非贫困人口,创新出台“1579”大病补充商业保险。
“去年8月,我孙子因意外烫伤,在安庆石化医院住院治疗,总费用26.5万元,个人自付不到3万元。”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朱良存说。
朱良存是非贫困户,为什么个人仅自付不到3万元?
原来,从2017年开始,岳西县针对非贫困人口,防止新增因病致贫,创新出台“1579”大病补充商业保险。为参加新农合的非贫困人口,按每人15元的标准,购买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实行一站式结算。非贫困人口因大病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年度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新农合基本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医疗救助后,实行“1579”再补偿,即:累计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达1万元以上的,对超过部分分段按比例给予再补偿。分段再补偿比例为:0至2万元再补偿50%,2万元至5万元再补偿70%,5万元以上再补偿90%,年度再补偿20万元封顶。
朱良存的孙子在得到新农合补偿14.3万元后,又得到大病保险补偿5.2万元,“1579”再补偿约4万元,所以个人仅自付不到3万元。实际补偿比接近90%。
截至2017年底,岳西县非贫困人口“1579”住院再补偿2436人次4171.87万元,补偿比达78.41%。
“1579”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这一举措施有效减轻了非贫困人口大病住院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针对已脱贫人口,创新出台“小351”大病医疗再救助。
“今年5月,我在安徽省立医院做颅内动脉瘤手术,总费用11.4万元,个人仅自付1万元。”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2014年脱贫户储正西说。
按照安徽省的健康脱贫政策,2014年脱贫的储正西不能享受省“351”政策,那储正西个人需自付几万元医疗费,有因病返贫的风险。
为确保2014至2015年已脱贫人口不因大病返贫,岳西县创新设立“小351”大病医疗再救助制度,规定2014至2015年脱贫的贫困人口在县内医疗机构住院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其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按普通人群享受新农合基本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后,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款顶额分别为3000元、5000元、10000元,年度内个人自付合规费用超过个人自付款顶额时,超过的部分实行政府医疗再救助。
储正西的住院结算清单显示,总费用113754.03元,新农合补偿56752元,大病保险补偿26401元,“小351”政府兜底补偿20601.03元,个人自付1万元。实际补偿比91.21%。
2018年元月1日至5月31日,“小351”补偿2617户2882人3499人次,综合补偿1474.94万元,补偿比69.66%。
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已脱贫人口大病医疗负担,减少了因大病返贫现象发生。
针对省外就医贫困人口,创新出台“1567”政府再救助。
安徽省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费用问题,但限于医疗技术水平,有些特殊疾病必须到省外医治,岳西县又是务工大县,有很多贫困人口长年在外省务工。为妥善解决贫困人口省外大病就医负担问题,岳西县每年设立重特大疾病政府再救助资金500万元,对贫困人口患重特大疾病在省外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年度合规费用个人负担仍超过1万元的,实行“1567”政府再救助。即:对年度个人自付合规费用超过1万元的部分,实行分档再救助:0至5万元的,按50%救助;5至8万元的,按60%救助;8万元以上的,按70%救助;年度10万元封顶。
岳西县毛尖山乡红旗村2014年脱贫人口汪兰芝就是“1567”政策受益者之一。
2017年10月,汪兰芝因患特发性脊柱侧凸(弯),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省外就医总费用198365.2元,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偿后,个人负担仍达68348.2元,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经个人申请、乡村评议公示后,“1567”再救助35009元,个人自付33339元。实际补偿比83.2%。
这一举措既解决了贫困人口省外就医问题,又因不优惠于‘351’政策而不会诱导贫困群众主观过多地到省外就医现象发生。
据了解,2017年,岳西县财政为贫困人口代缴参合金727.475万元,安排“351”资金458.52万元,“180”资金136.3万元,“小351”再救助资金273万元,“1579大病再补偿”资金453万元,贫困人口两癌筛查148.94万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08.5万元,“重特大疾病医疗再救助”资金500万元。
“岳西县因病致贫户由2014年的11082户,减少到2017年底的686户,健康脱贫成效日益显现。”岳西县政府副县长王文森介绍,下一步,将本着“科学合理、适度保障、向大病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努力实现健康脱贫政策健康可持续发展。(来源:《中国扶贫》杂志 作者:岳西网特约记者 胡戴平)
来源:http://bjwgjh.com/html/news/sz/sz/2018/08/3484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