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他山之石
         

        脱贫攻坚需“引智借脑”

        作者:冯 华  来源:  时间:2016-01-20 09:04:28  查看:
        破解农村人才洼地问题,既要用好外援,也要激发内生动力,把人才培养和项目、资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前不久去基层调研,深感贫困地区对人才的渴望。一位在外打拼多年、事业小有成就的老板主动“反哺”故乡,带着资金回村扶贫,却被人才问题难住了。“我这20多年都在建筑工地上干,盖房子、修路在行,可要搞农业,种地、养鸡是外行,还得请专业人才。”

          这个村子在大山深处,山上养了不少“蹦跶鸡”,老板说也想注册商标,把绿色生态鸡的品牌做起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村子四周零零散散种了些油茶树,村里也规划着要统一品种,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但选什么品种?技术如何规范?深加工咋做?村里又犯了难,产业规划做好了,也有一定资金支持,可是谁来实施?还有旅游开发,小村宁静秀美,连接外面的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城里人开车两个小时就能到,但来了干啥?都需要专业人才设计、实施。

          进村转一圈,几乎看不到年轻人。村支书说,能出去打工的都打工了,村里贫困户占了1/3,大多是因病、因灾或缺少劳动力导致贫困的。以前要摆脱贫困,村子里的人只有走出大山去打工;现在国家政策好,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真金白银”的举措,“现在资金、项目都不缺,最缺人才。有了人才,才能把好事办好啊!”村支书感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农村本就是人才洼地,贫困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先天弱势,更容易成为洼地中的洼地。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7000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除了政策、资金、项目之外,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人。

          破解贫困地区的人才难题,不外乎两个路径,一是引进外援,二是内生动力。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纷纷选拔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织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实现了帮扶力量、智力资源的精准对接。有的地方规定驻村干部要真正“住村”,沉下心来为贫困村出谋划策;有的地方要求驻村干部“不脱贫、不收队”;有的地方要求对口帮扶单位一任接着一任干,为贫困村脱贫提供实打实的帮助。

          为这样的“外援”叫好的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更要做好制度设计,健全、完善人才的选拔、派驻、考核等机制。既要防止走过场,又要让干部发挥出真正效应,使“外援”们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比如说在驻村干部的选拔上,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需求,是缺农业科技人员,还是金融人才,或者市场营销人才?此外,“外援”们不只是“第一书记”,还有那些有志于返乡创业的老板、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也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

          内生动力更为重要。在基层还听说了这样的事例,驻村干部带领村民养牛致富,任期一到,“外援”走了,农民还没学会养牛,防疫、市场都是问题,最后只好杀牛了事。农民不仅没脱贫,反而又欠了新债。因此,各地在实施扶贫规划时,要切实把智力扶贫、人才培养放在和项目、资金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农户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把职业农民、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纳入培训范畴,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组织能力。培育一批乡土“领军人物”,对于缓解农村人才“饥渴”现状、带动贫困农民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7日 09 版)

        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17/c1001-28060585.html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脱贫攻坚看贵州】盘县建“仙谷” 旅游产业助扶贫
          凉水泡茶慢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