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要有“四个一”认识
贫困就像是一座险峰,阻碍了我们经济发展前进的步伐,影响到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经过一代代扶贫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贫困还在继续困扰我们,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书中所指出是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制约而造成的。要摆脱贫困局面就要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办法,“没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种稳中求进的办法,是从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朴实经验,对我们驻村干部在驻村帮扶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扶贫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即发扬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以柔克刚的实干精神。要开展好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要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工作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结合一段时间的驻村扶贫工作体会,我认为需要有以下“四个一”的认识。
一片情怀。下派驻村三年时间,就是长驻在村里为村里解决贫困问题,贫困村的条件肯定是艰苦的,吃、住、行都不方便。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工作和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落差,心里总是有失落感,既然选择到农村最基层的地方接地气,就应当树立耐得住寂寞和不怕吃苦情怀。工作中的角色也要快速转换,在机关总是以俯视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基层正好相反——要苦于寻求上级解决问题,有时候感觉放不下自己原来的身份,但只要心里装着穷苦的老百姓,每当能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来的那种喜悦表情,自己看后心里肯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失落感也就无从谈起了。有了为群众服务的情怀,还需要明确为群众摆脱贫困的路子,驻村帮扶关键要理清为贫困村脱贫的发展思路,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带动上下功夫,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规划,做到工作心中有数,不走弯路。有一颗驻村扶贫炽热的心是不够的,还要胸怀贫困村的发展蓝图,有一盏明亮的扶贫指路明灯。
一把柔情。农民群众是生动而具体的,是现实而感性的。在经历改革三十多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民群众有了一定的文化程庋,电视电脑的普及使用,他们的见识也多了。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和移动网络的全覆盖,他们更是用上了手机QQ和微信,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农村工作中再以强迫灌输的方式已经行不通,我们驻村党员干部要树立威信,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渐树立起来。”比如在村里上项目修路等征地赔青、“两违”搬迁触动老百姓利益的问题上,虽是为群众办实事,但还是有些人不理解不支持,在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天平上失衡。要解决这种难题,首先要重视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主动入户谈心拉家常,动之以情晓知以礼,把他们思想上障碍给破除了,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一帆风顺了。给群众办实事应该要有像水滴一样绵柔劲儿,用柔情化解群众的矛盾,是我们驻村干部做好扶贫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本领。
一种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先要扶志。”相对应的扶贫工作也是打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贫困村经济基础落后,家底薄弱,为群众脱贫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我们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为群众办实事中。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有些村民会不理解不支持,不过这是暂时的,要耐心细致地开导说服,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当甩手掌柜,那样会让群众对我们失去信任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贫困村之所以会贫困,关键是没有一个有强有力的战斗班子,而是一个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没有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干部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核心问题就是要把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转化为有战斗力、凝聚力、生命力的新型战斗堡垒,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带领群众摘掉贫困这项帽子。
一身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人不怕被别人打倒,最怕自己被自己打倒,一个组织也一样。”在驻村工作中,扶贫项目的争取和落地,能为村里脱贫带来示范和推动作用,贫困村的村财村务管理相对薄弱,驻村书记是项目的责任人,应该健全“三资”和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充分发挥村两委会、村务监督会、村民代表大会这“三会”和村务公开栏这“一栏”的作用,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务和管理村财,从源头防止和杜绝发生不正之风。“打铁还需自身硬”,驻村干部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廉政建设上要以身作则,时刻激发自身的正能量,树立驻村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