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他山之石
         

        好项目让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作者:大众日报  来源:  时间:2017-07-14 16:12:36  查看:
        6月25日,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中皮村55岁的贫困户赵新果来到银行把刚领到的工资存起来。“俺在村里的农家乐工地上工作3个月,挣了6000元呢!”老赵拿着钱喜滋滋地说。其实不光老赵,村里20多名贫困户都通过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挣到了5000—10000元不等的工资。
          中皮村党支部书记段立喜介绍,2016年开始,中皮村开始建设农家乐扶贫项目,2017年3月通过验收,即将开始营业,预计每年贫困户每人分红163元,带动贫困户年增收1000余元。
          在源泉镇像中皮村这样,在保证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让贫困户参与到扶贫项目建设中的村有5个,贫困户人数达60余人,每家直接增加收入3000元—10000元不等。
          去年以来,源泉镇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以扶贫项目为抓手,从项目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再到运营,每个步骤都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每个环节挖掘项目的收益点。“俺家的地流转给村里的扶贫项目,一年可以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俺又在村里的农家乐干活,一个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日子越来越美。”麻峪村贫困户赵新德笑着说。
          2015年底,源泉镇麻庄、天东等10个村通过产业化项目和各项帮扶措施实现了整村脱贫,2016年实现全镇2611人全部摘穷帽。
        猕猴桃产业带动文化旅游
          烈日下,郁郁葱葱的猕猴桃果树正在茁壮成长。作为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源泉镇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0000亩。去年年产量达到1000万斤,仅2016年,全镇猕猴桃产量达到10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
          除了卖果子挣钱,源泉镇更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先后举办了猕猴桃文化旅游采摘节、樱花节、红叶节等节会活动。自2013年起连续举办“猕猴桃旅游文化采摘节”,旅游采摘人次年均超过10万人,镇域内的餐馆、旅馆更是游客爆满,带动了全镇餐饮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提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今年,我们重点要以西山村唐王寨农家乐、麻峪村荷塘月色乡村旅游、天东村卧佛山度假区、岱北村的卧牛山生态文化休闲园区等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集中建设一批体现农村特色、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型农家乐住宿区,逐步将‘源泉一日游’转变为‘源泉度假游’。”源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衍勇说,他们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一处3000平方米的游客综合接待中心,让游客留得下、住得好。去年,全镇旅游收入实现2520万元,同比增长约10%。
          据悉,今年源泉镇策划了“源泉镇猕猴桃特色旅游产业镇建设项目”,共包含猕猴桃文化休闲广场项目、猕猴桃主产区旅游路修建项目、淄河干流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等11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全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全镇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美丽宜居小镇将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 
        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以前农村的厕所是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没想到现在我们用的厕所和城里的卫生间不分上下,既干净又方便,还给我们免费抽厕,真是服务到家。”提起旱厕改造,北崮山村村民王玉美便打开了话匣子,不停地给我们介绍新厕所的种种好处。
          臭气熏天、蛆蝇成群、无从落脚是对原始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为加快推进全镇农村旱厕改造顺利开展,改善农村群众的卫生状况,源泉镇把农村旱厕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改厕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承担,而且享受免费抽厕,确保不增加弱势群体负担。截至目前,全镇农村厕改共开工19个村,完成改厕1200余户,受益困难群众2000余人。
          走在源泉的乡间上,农村道路平整宽阔,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正热闹,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乘凉聊天……源泉镇创建美丽乡村,做好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各项工作,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北崮山村的焦裕禄文化广场、天西村的文明一条街、黄台村1000米的道路硬化……源泉镇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其中,北崮山村、岱东村、岱西村等7个村的连片治理项目已动工,项目主要包括7个村级文化广场、1万余平方米的道路硬化、3000余平方米的绿化,预计10月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将使北崮山村、岱东村、岱西村等7个村庄连成一线,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改提升、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一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四个抓手
          云南鹤庆:用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