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9月1日,岚山区黄墩镇黑家沟村,一场黄墩皮影戏正在上演。村民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方言曲调唱述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现场喝彩声阵阵。据悉,在黑家沟村,这样的大戏每周都会上演,且场场观众爆满。“以前农闲没事做,现在可以去村里大院下棋,晚上一家人看场电影,每周的传习课还可以学种植技术。”黑家沟村村民辛本勇说。
黑家沟村的变化,不是岚山的个例。在岚山区各贫困村的文化大院里,如今,书籍、听戏机、便携式音箱等设施一应俱全,传习课堂、象棋大赛、小草学堂等各类文化活动也同时举办。
这些改变源于文化扶贫的展开。“文化扶贫就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贫困群众住在哪里,文化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岚山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刘丽说。
除常年开展的活动,今年,岚山区文艺爱好者组织演出队伍到贫困村举办了40余场文艺演出。《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四个大嫂赞十九大》《茶香小镇》等精彩节目把扶贫工作一个个鲜活故事搬上了舞台。“区里送文化进村到院,村里人不仅喜欢看,还积极参加表演,农闲时大家都喜欢来这里练习唱歌、表演。”在黄墩镇南塔岭村的幸福大舞台上,有村民这样表示。
生活日渐丰富,文化的种子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如今,岚山区每个村都组建起了具有乡土特色的庄户剧团和业余表演团队。目前,全区贫困村有以戏曲、腰鼓、广场舞为主的业余文化队伍约600余人。在今年的春节期间,由村民自编自演的第一期“村晚”在20个贫困村举办。“扶贫先扶志,通过文化引领,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为贫困地区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培养当地人才,就是要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让贫困地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刘丽说。
在为贫困群众送“精神大餐”的同时,岚山区积极探索“文旅+扶贫”模式,将文化因子转化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位于巨峰镇后山旺村的小茶山文化旅游扶贫项目便是这一探索的试金石。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将结合后山旺村的资源优势,突出展示茶文化,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打造成最具江北茶文化特色的精品文旅综合体,促进周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巨峰镇党委书记王东亮说。目前,项目尚在建设中,已吸纳了20名贫困群众直接就业,60名群众间接就业。 来源:http://www.cpad.gov.cn/art/2018/9/13/art_5_888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