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江西:科技扶贫“授人以渔”

        作者:  来源:政府网  时间:2019-01-23 15:26:02  查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领域如何做好“渔”这篇文章?科技创新是答案之一。

        在脱贫攻坚中,我省相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扶贫”为主线,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瞄准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发力,为精准扶贫插上“智慧翅膀”。

        故事一

        种蔬菜,大棚变“小康棚”

        “多亏了这蔬菜大棚!每月固定‘发’工资,一年务工下来能赚原来两三年的钱,有近3万元收入。”65岁的李元贞是井冈山市拿山镇北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和儿子身体都不好,生活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贫穷像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在全家人的头顶。

        2018年春天,李元贞经人介绍,来到离家不远的井冈山高科技农业博览园蔬菜大棚务工。有了稳定收入,日子一天天变好。2017年8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动下,井冈山市与山东寿光市合作共建井冈山高科技农业博览园,选址井冈山市拿山镇江边村,由九丰农业投资6亿元建设,规划用地1000亩,辐射带动种植5万亩。目前,已建成智能大棚6万平方米,连栋多功能大棚15万平方米,解决就业350人,其中像李元贞这样的贫困户有20余人。

        一个个大棚里培育的不仅是蔬菜,还有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高科技、现代化、产业化的蔬菜种植方式。“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菜还能这样种。就拿刨坑栽苗来说,洞的深浅都有讲究。李技术员说,如果按标准栽种,一个西红柿长到半斤左右不成问题。我们当时觉得不可能,如今两季种下来,果真如此!”李元贞说。

        李元贞提到的技术员名叫李玉堂,来自山东潍坊,有着十多年的蔬菜大棚种植经验,如今管理着博览园里8个蔬菜大棚。来井冈山两年多、性情豪爽的李玉堂直言:“老乡们勤劳朴实,经常向我咨询如何科学种菜。他们意识到,种地不能只靠经验,还得靠科技。有了科技助力,菜不愁种不好!”

        记者点评:

        井冈山市和寿光市的跨区域合作,是东西部科技扶贫合作的生动案例。这一创新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开发式科技扶贫模式,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故事二

        种菌菇,科技下乡解“近渴”

        “除了茶树菇,今年我准备种些其他品种的食用菌,像虎奶菇、大球盖菇,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点时间。”乐安县鳌溪镇潭港村党支部书记、乐安县绿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力华盘算着2019年的种植计划。

        绿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潭港村,建有食用菌菇棚40多个、厂房3000余平方米。合作社2016年6月成立以来,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务工,有做菌棒的,有做转运的,做得多的一年可以赚3万多元。

        食用菌种植是个复杂的工作,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做好。虽说村里人大多有种植食用菌的经验,但真正碰到技术难题时,只能去广昌县请专业人员解决。直到2017年初,村里来了以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张诚研究员为团长的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乐安县食用菌团,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他们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将科技送到农户手中,实现“远水”解“近渴”。

        2018年上半年,基地的茶树菇菌袋发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杂菌污染。张诚和团队成员知晓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找出了污染原因,对控制污染、污染后栽培料的处理及再利用提供了指导,还对合作社成员及务工农民进行了现场培训。在黄力华看来,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上门,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大大坚定了合作社成员的信心。

        “懂科技很重要!有了技术,食用菌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张团长建议我们多样种植,合理利用空余时间。产业搞起来后,村民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18年11月,作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黄力华参加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升级县(市、区)巡回培训班。

        记者点评:

        以往,有的科技人员研发了科研成果,只能看着论文和成果锁在抽屉里。现在,科技特派员有了用武之地,他们通过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建立利益共同体,将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打通了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既能帮助农民增收,又能及时应用自己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还能及时掌握一手数据,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故事三

        开网店,星创天地造“新农人”

        “以前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通过开淘宝网店销售蔬菜,月收入有近万元。我已经脱贫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今年,我打算在县城拓展蔬菜网络销售生意。”1月17日,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村民朱勇乐呵呵地说。

        2014年,朱勇生了一场大病,五口之家顿时断了经济来源。生性倔强的朱勇不甘向贫穷低头,寻思着谋生的出路。此前有电商培训经验的他,脑海里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开网店卖蔬菜。2017年元月,朱勇慕名来到科技部认定的黎川县东鑫电子商务园星创天地寻求帮助。在知晓朱勇的创业意愿后,东鑫电子商务园星创天地负责人蔡福根施以援手:配电脑、生鲜农产品保存设备、微型小货车,邀请高校优秀创业导师进行辅导……朱勇做梦也没想到,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居然能在村里开成淘宝网店。凭借菜品质优价廉,网店人气越来越旺,日销售额从最初的200余元增长到如今的1000余元。

        “让贫困农民开网店,扶持他们通过电商脱贫致富,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蔡福根介绍,在黎川县东鑫电子商务园星创天地,像朱勇这样“触网生金”的例子还有很多。2018年,东鑫电子商务园星创天地对接了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年帮助销售贫困村农产品300余万元;安排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农产品电商,使他们年纯收入最低达2万元,最高达30万元。

        记者点评:

        星创天地是农村版众创空间,是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诸要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星创天地为特色农产品出村、出县、出省打开通道,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http://www.cpad.gov.cn/art/2019/1/22/art_5_93364.html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青海化隆:村民富了村庄“红”了
          安徽:小小瓜蒌子承载脱贫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