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68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5月31日
【工作做法】
扶业兴业,激发内生动力
岳西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强化“造血”功能,实施精准扶贫。
旅游产业:带动增收的主引擎
“我家5口人,以前住在山里,一年靠种地、种茶,勉强有六七千元收入。镇上搞旅游开发,彩虹瀑布景区游客多,去年我们搬到这里,开起了农家乐,当年毛利润就有十来万元。”4月19日中午,在岳西县黄尾镇彩虹瀑布景区附近的“河畔山庄”,老板娘郑桂花告诉记者,旺季时,这里的10间客房、20张餐桌供不应求。
黄尾镇全镇建档在册贫困户有600户1843人。“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2012年以来,彩虹瀑布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
2013年4月,镇上成立‘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协会现有会员87户,带动750名贫困人口脱贫。”黄尾镇副镇长刘启超告诉记者。
为让更多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分享旅游扶贫的成果,黄尾镇还引导彩虹瀑布景区内外的农民发展“五小园”经济,利用零星地块发展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田园、小养殖园;组织农家乐经营户与种养户手拉手结对,采购“五小园”农特产品作为食材,并在农家乐开辟“我为老乡卖特产”的扶贫专柜。
65岁的残疾人蔡立焕在景区经营着一家“老乡特产超市”。“2015年,镇上让我来经营这家小超市,免了租金和水电费。一年下来,超市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蔡立焕告诉记者。黄尾镇是岳西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岳西,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去年全县通过旅游带动脱贫1.14万人。
特色农业:提供稳定收入的“定心丸”
4月19日下午,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村民吴太平提着一包刚采的茶叶,来到梓树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厂。“上午采了3斤7两鲜叶,能卖一百来块钱。”吴太平说,“家里有两亩茶园,今年已经卖了1000多元的鲜叶了。”
头陀镇梓树村地处大别山腹地,茶叶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2014年上半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0户754人。
今年年初,来自淮南的茶叶销售商李国圣接手梓树村的老茶厂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如今,茶厂可以进行分级加工,提升茶叶品质。既收晴天采摘的干叶,也收雨天采摘的湿叶,提高了农户采茶的积极性;不仅收春茶,还收夏茶,延长了农户采茶的时间。仅茶叶这一项,今年可望帮助农户增收四五成。”头陀镇党委书记宋杏芳告诉记者。
2015年开始,梓树村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目前已有300亩猕猴桃园。“我们探索出‘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权分红’三位一体的增收模式,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夯实基础。”梓树村村支书项海潮说。截至去年底,梓树村已精准脱贫227户73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
近年来,岳西县坚持走特色产业化扶贫道路,以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养殖等为抓手,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实现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长短结合”的稳定增收项目,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特色产业基地,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达到脱贫总收入的50%以上。对发展相关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给予2000元以内的资金奖补。2016年,岳西县共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启动资金2000万元、奖补资金2122万元。
机制创新: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在头陀镇梓树村的路边,一排整齐的平房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去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5户人家。”项海潮介绍说。2016年,岳西县搬迁827户2613人,2017年将搬迁1202户3885人。
“去年,我家搞起了光伏发电,当年增收2000多元。”黄尾镇黄尾村脱贫户储诚才告诉记者。岳西县在全国首创PPP模式运作光伏扶贫项目,实现行政村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90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182个行政村年均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多年来,岳西人在脱贫求富的征程中进行着艰辛的探索,目前已形成一整套机制创新政策体系。
聚焦精准,杜绝“两该两不该”。2015年,岳西县对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相关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四个回头看”;去年开展“三清”,即清家庭状况、清家庭收入、清脱贫措施,盘清“明细账”、查明“穷困源”、制定“时间表”。今年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生活特别贫困的非贫困户,逐户进行家庭信息比对、采集、上报、纠错,实现动态调整。
精准研判,防范返贫。岳西县乡村三级分别制定防止返贫机制,建立风险防控和返贫预警机制,健全茶叶、茭白、瓜蒌等特色产业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其他涉贫保险等一揽子保险制度;对已脱贫户和出列贫困村,原有的政策不变、措施不少、力量不减,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安徽日报记者 田婷 胡劲松)
“就业扶贫”的精准路径
为贯彻落实省委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工程,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大别山区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在金寨、潜山、岳西等县区部分乡镇,开展“就业扶贫驿站”试点。
专项行动以帮扶为突破口,以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6-59周岁)为重点,组织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到2020年,将建设500个就业扶贫驿站,为1.5万名贫困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帮助21万名大别山区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带动大别山区打赢就业脱贫攻坚战——
“你用工,我上班”——扶贫驿站里实现双赢
一大早,在位于岳西县毛尖山乡的一家五金厂里务工的刘卫东匆匆吃完早饭后,就准时来到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家五金厂是毛尖山乡红旗村精心打造的"扶贫车间",位于红旗村大屋组,由当地的两位村民创立,现有员工21人,其中贫困户11人,残疾人4人。
刘卫东,低保贫困户,小时候患有脑膜炎,因此落下了残疾,说话口齿不清,前些年又因车祸,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也不利索。"扶贫车间"的创立,为刘卫东打开了就业之门,刘卫东也踏实肯干。考虑到刘卫东有残疾,公司让他做检验员,不用费太多的力,也不用走很多路,只用坐着看一下产品是否合格,是产品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刘卫东每个月能领到3千多元的工资,村里考虑到他家特殊情况,还为他家评上了低保,今年每个月还能能领到580元的生活保障金,一下子就解决了生活所需。
在田头乡宁河村的“扶贫工厂”内,村民沈六凤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精心地将各种花色的布片绗缝成工艺被。“像我这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现在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内做工艺被,一个月下来2000多元收入肯定没问题。”沈六凤说,以前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村里担任电工,每月仅600元的工资。现在她在扶贫工厂上班,还当上了厂长,家里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岳西县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县内企业和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与此同时,为了将更多的"扶贫车间"建到乡村,让更多像刘卫东这样的贫困人口能够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岳西县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贫困村组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驿站等,并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互助多赢。目前,全县已有80%的村建立了电子、纺织、鞋帽、茶叶、食用菌、特色养殖等“扶贫工厂”、“扶贫车间”。
“互联网+电商”——打造就业扶贫新模式
“就业扶贫驿站”具备扶贫车间、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电商服务四大功能,是解决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桥头堡。
在潜山县的王河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借助“就业扶贫驿站”工程,也打通了贫困户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月28日,王河镇中河村村民孔申豪娴熟的操作电脑,在网店上与顾客进行交流。答疑解惑、管理平台、确认订单、安排发货……所有在电商平台上操作的工作孔申豪都能做。
今年24岁的孔申豪,曾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腿部不幸受伤,自此患上了残疾,无法外出务工。2016年,一家专门从事瓜蒌销售的食品公司与王河镇政府进行合作,在当地建立起了一个电商服务中心。孔申豪就在这样的机缘下,进入了这家公司的电商园区。操作电脑、学习电商,这些“新鲜”事物激发了孔申豪的工作热情,接受培训、上岗适应,曾经的贫困户孔申豪现在已经成长为该企业网络平台一名业务骨干了。
“电商这个行业适合我们年轻人,这种特殊的就业扶贫模式针对性强,让我们年轻人感兴趣,我现在一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包吃包住,比外出从事体力工作强很多。”孔申豪告诉记者。
此外,在这个“就业扶贫驿站”里,贫困户们选择工作的余地还很多。种植、培育、炒制、包装、销售……瓜蒌的整条产业链贫困户们经过在“就业扶贫驿站”培训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2017年,潜山县被列为全省首批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试点县。以此为契机,潜山县以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在扶贫任务重的乡镇和行政村建设就业扶贫驿站,承载就业服务平台、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技能培训教室等功能,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到2020年,全县将建设40个就业扶贫驿站,帮助1500名有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让贫困劳动者不出乡镇、行政村就能享受公共就业服务、获得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
专项行动计划——助力大别山就业脱贫
“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优化服务,让就业扶贫驿站成为就业服务的新阵地、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扶持创业的催化器。”市就业局就业服务科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扶贫驿站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建设。其设置按照贫困村优先的原则,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同时,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特点,重点扶持本地特色产业企业建设驿站。
根据行动计划,全省将在就业扶贫驿站建立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大力支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努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建立乡企对接、村企对接机制,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3月30日召开的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也指出,今年我市全面实行扶贫工作专项实施清单以及督察、帮扶责任、宣传等方案,确保2017年完成13.14万贫困人口脱贫、123个贫困村出列、岳西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脱贫的目标任务。其中,就业脱贫清单明确,要建设47个市级就业扶贫驿站,100家就业扶贫基地,开发辅助性岗位1050个、居家就业岗位5550个,为20000名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帮扶,通过帮扶带动就业5000人,土地流转带动就业2000人,稳定就业率90%以上。(安庆日报记者 陆飞)
精准扶贫谋福祉,带资入股为百姓
“这可真是个好政策!银行给我贷了五万元的资金入股企业,以后我每年都能得到三千元的分红,给我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正在岳西农商银行白帽支行签订带资入股合同的贫困户刘智勇激动地说。
五一假日里的白帽支行,却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银行业务员认真地为贫困户们讲解政策,
签订合同,办理带资入股业务的贫困户则个个笑逐颜开。在政策部署后,白帽支行成立带资入股工作小组,全流程跟踪、协调、联系乡镇扶贫办、纳股企业、贫困户四方参与贷款发放工作,着力在政策精准、宣传精准、对象精准和投放精准上下功夫。自4月28日起,白帽支行已完成120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协议签约工作,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银行还派专人上门签订合同,真正将精准扶贫好政策带到了家家户户。
“岳西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忘为贫困百姓谋福祉的‘初心’,极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新方法,根据总行部署,全县各乡镇支行大力推行开展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带资入股县域优秀企业,获取企业分红增加收入。”白帽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纳股企业都是经由银行、乡镇和县金融办共同推荐和筛选的优秀企业,确保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性与真实性,解决了“三无”贫困户自己发展产业难的问题。
“获得此笔贷款既感到无比欣喜又感到压力倍增,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笔100万的贷款,真正做到为百姓谋福祉、为群众谋利益。”岳西明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亚峰告诉记者。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