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工作简报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74期

        作者:岳攻办  来源:  时间:2017-07-19 08:30:08  查看: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74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7月14日

        【领导活动

        闵光辉到头陀镇调研指导工作

        7月5日至6日,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闵光辉到头陀镇调研指导工作,副县长郭逢春及头陀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5日,闵光辉深入梓树村实地察看水口河景观提升和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等重点工程项目,闵光辉指出,要深入落实锦斌书记走访讲话精神,打造一个山水相依、产村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梓树。随后,闵光辉步行至产业大户汪洋的养殖场,看到黑猪养殖初有成效时,他指出,要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作用,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在梓树村至G35高速出口便捷通道工程的施工现场,闵光辉督查工程进度,他指出,要紧绷安全这根紧绳,抓快工程进度,打通梓树村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最后,闵光辉来到五庙组储诚福开办的农家乐,调研乡村旅游,他指出,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6日,闵光辉深入石盆村光伏电站和扶贫车间,在了解到扶贫车间能够为十几户贫困户带来就业机会和丰厚的收入时,他高兴的指出,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要多探索多元化扶贫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家乡实现就业,推动乡村发展。

        【特色做法

        岳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脱贫攻坚

        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社居委,总人口40.1万。岳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

        岳西县扎实推进“3451”旅游扶贫工程,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聚焦“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实施“以资源资产入股或土地流转分红、开办农家乐、吸纳就业、劳务用工、销售农副产品收入”等带动模式,做好政府推动和示范带动、产业融合和精准扶贫、宣传营销和品质提升相结合文章,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产业,乡村旅游成为决战脱贫攻坚的主阵地,2016年,该县通过旅游带动脱贫1.14万人。

        上下联动

        做到政府推动和示范带动相结合

        为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岳西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先后2次组织24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和重点旅游村负责人赴浙江桐庐、江苏南京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形成共识。推进旅游投融资改革,成立了岳西县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与农业银行等合作开展“银政保”乡村旅游贷试点,破解乡村旅游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不仅如此,该县还全面开展“3311”乡村旅游创建工作,创建省优秀旅游乡镇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82家,创新创建“美丽岳西”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和“岳西人家”农家乐示范户78户,兑现各类乡村旅游创建政策奖励858万元。

        点面结合

        做到产业融合和精准扶贫相结合

        岳西县黄尾镇依托彩虹瀑布景区,探索出了一条“景区+协会+农户”的发展路径,通过土地、山场流转,劳务用工,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还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87户,受益贫困人口2000多人;巍岭乡金榜乡村农家乐民宿通过“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方式,当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实现收入40万元,带动周边12户(其中贫困户5户)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石关、鹞落坪等地通过“公司+旅游电商+农户”方式,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房屋,吸引游客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候鸟村”模式正在形成气候,和平乡太平村通过“旅行社+农户”的方式,由旅行社帮助打造乡村旅游产品,组织游客体验农事活动,实现了共赢,带动了群众脱贫增收。全县农家乐经营户(民宿)达800多户,从业人员3500人,床位近4000张。目前,还正在探索“旅游资源+异扶贫搬迁”模式,建设河图旅游小镇、旅游集散中心,结合异地扶贫搬迁,将拟开发的景区群众搬迁至旅游小镇,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种养加”、“种养旅”结合,还带动了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岳西翠兰、养生布鞋、麻滩河月饼等省旅游必购旅游商品,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黄尾镇“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还专门开办了“扶贫超市”,在农家乐大厅内摆放“我为老乡卖特产”专柜,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

        并且,该县还不断加大旅游扶贫重点村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500多万元,重点对9个国家级、8个省级、13个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规划编制的进行支持,建立县直单位与重点村“手拉手”结队帮扶机制。

        不仅如此,该县加大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倾斜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现有奖励标准基础上再上浮20% 。

        为了加强旅游扶贫精准管理,该县按照“一部专题片、一本资料汇编、一本技术指导书、一本对比成果照、一张作战图”的五个一要求,每个旅游企业都建立了帮扶台账,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内外兼修

        做到宣传营销和品质提升相结合

        品牌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为了加大品牌创建力度,2016年岳西县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其中温泉镇获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省仅5个),马元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榆树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水畈村继2015年度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后再获批“中国美丽宜居村庄”。

        为了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该县成功举办第九届映山红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动和人民网“岳西越美丽”融媒体大型采风活动,先后赴南京、宁波等地举办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开展了岳西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LOGO(标识)征集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9.2亿元。

        品牌上档次,建设也不能拖后腿。为此,岳西县不断加大景区建设力度。仅2016年,该县在建旅游类重点项目就有14个,完成投资6.5亿元,其中,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1.92亿元,彩虹谷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安粮集团投资50亿元开发司空山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明堂山高空玻璃栈道建成,极大提升了景区影响力,“温泉+滑雪”旅游项目填补了我省冬季旅游产品的空白。

        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品牌,更要有高品质的服务。为了提升旅游服质质量,该县扎实开展文明旅游创建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十多次,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常抓不懈,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是岳西县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旅游不仅能将贫困群众“带起来”,还能让贫困群众“动起来”、“富起来”,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方式,为此,该县全体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统一的县域创新发展排头兵。

        莲云60名贫困户当上村级保洁员

        近日,岳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在莲云乡莲塘村某河道内,一阵暴雨使大量塑料袋、矿泉水瓶、包装盒等生活垃圾顺流而下,堆满河道。天一放晴,该乡环卫部门组织临河村级保洁员下河道打捞清理垃圾。“我们乡聘请贫困户当保洁员,将环卫保洁延伸到村,有效确保了农村环境卫生的及时治理。”该乡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夏宗顺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岳西县莲云乡将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各村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每村聘请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环卫保洁员,6个村共聘请60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各村按照环卫保洁员包保责任制,每名保洁员负责一个或多个村民组,在岗清扫、收集、转运垃圾到垃圾集中收集点。

        风采展示

        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

        岳西县巍岭村“变形记”

        6月30日上午,天下着小雨,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坐车二个小时许,来到位于岳西县北部边陲,与潜山县塔畈乡交界的巍岭村。年轻的村主任王长焰早已在村口迎接我们了。此时,巍岭村最高峰——海拔1460米的丛毛尖,已渐渐隐在云雾之中。

        雨也停了。“带你们到村里转一转吧。”王长焰说。

        翠竹环绕间,走在笔直的水泥马路上,一户户洋楼依山而建;依山而垦的茭白田,层层叠叠。

        一路上王长焰指指点点,介绍个不停。他说,巍岭村由原巍岭、薛河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660米,全村辖18个村民组,375户,1380人。产业以茶叶、药材和高山蔬菜为主。

        王长焰说,以前是“松当灯,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就是当年巍岭村的真实写照。那时村里太穷,小伙子娶妻难,姑娘们更是千方百计要嫁到山外。

        近年来,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扶持下,村里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使山里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出列村。小汽车也不是稀罕物,村里的小伙再也不愁娶不到媳妇。

        巍岭村山多地少,海拔高,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大宗作物效益低、收入少。2014年,扶贫工作队驻村后,通过精准识别、号准穷脉,认为道路不畅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支柱产业是难以增收的关键原因。于是,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结合村情夯实基础设施,抓好产业发展。

        对巍岭村村民王鹏来说,儿时的记忆都枕在那栋面水靠山的老屋里。“但它已经太旧了,阴暗潮湿,屋顶的灰瓦也有许多开裂。”作为高山茭白种植户的他,此刻正坐在自家新建的两层300多平方米洋楼前,向记者讲述着精准扶贫所改变的今昔,“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还在读书,非常困难,仅靠2亩多田,一半还是荒地种植水稻维持家庭生活,一年下来也没有一点点钱,自从2015年在村里帮扶下种植了20亩高山茭白才渐渐地好起来了。”王鹏一家一年凭此收入有11万元,也顺利实现了脱贫。

        说起村里的变化,王鹏如数家珍:农网改造后,用电质量有保证,电价也便宜多了,新建了移动基站,手机不再是摆设……如今,村里的楼房率已经达到95%,道路修到了家门口,城里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也建起来了,生活不用愁了。

        “能有今天,得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倾情帮扶。”王长焰说,不光是“村村通”,现在是村组通、户户通,近3年来,村里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几百万元,完成了19里路的改造,彻底改变了村里基础设施薄弱落后的局面。

        说起家庭,王鹏说:“生活富了也不像原先那样算计着过日子,孩子读书的钱不愁了,现在生活像山里的竹子年年好,节节高。发展产业还有资金补助,先前只有城里人才有退休金,现在,有了新农保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养老金了,这真是天大的好事!”

        近几年,村民把山地流转给村里发展生态经济林后,也像城里人一样变成了上班族,可以在公司上班工作。大片的经济林已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到时可以分红拿钱。

        聊这些时候,王鹏的笑容非常的灿烂,言语间,无不透出山村村民的欢喜。记者感觉那是一种无上的幸福,美好中饱含朴素真实、成功,这让我们十分的艳羡。

        到村里转一大圈,出东家进西家,眼中是随处可见亮丽的洋房、真皮沙发弹簧床、无线网络、太阳能热水器、小汽车,还有正在田地劳作、面带笑容的群众。

        临近黄昏,记者走进农家住宿地方,站在阳台眺望巍岭村,只见群山之间一条条水泥道路如同白练,串起的一幢幢农家小楼宛若画卷。此时,宁静的山村传来的阵阵狗吠,回想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感使记者难以忘怀,“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75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