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76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8月1日

【工作动态】
全县脱贫攻坚决胜冲刺大会召开
为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通过国家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确保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7月31日,我县召开脱贫攻坚决胜冲刺大会。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县领导江春生、李昌群、王彰平、徐昭、方志国、程谦、储耀华、余巧萍、王志节、吴梅生、鲁虹、张卓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县委副书徐昭主持会议。会上播放《全县脱贫攻坚问题专访纪实片》,书面印发有关工作方案。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县委副书记、县长江春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昌群,县政协主席王彰平分别讲话。县委常委、副县长方志国作脱贫攻坚决胜冲刺专题工作报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程谦宣读《岳西县决战脱贫攻坚正向关怀激励八条措施》。县直单位代表、乡镇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代表作表态发言。各乡镇向县委、县政府立脱贫摘帽军令状。
周东明指出,要强化“三个意识”,确保实现脱贫摘帽。一要强化政治意识。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综合研判,确定岳西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这是省委、省政府给岳西下达的一项命令。脱贫摘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义无反顾、勇于献身、冲锋陷阵,夺取今年脱贫摘帽的胜利。二要强化大局意识。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脱贫攻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全县上下没有哪一项工作与脱贫攻坚无关。所以说,抓脱贫攻坚就是抓重大民生,抓脱贫攻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农民增收就是抓产业发展,抓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扶贫基地就是抓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抓公共服务、“三项革命”就是抓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强化问题意识。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问题不可忽视。对所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认识,不可盲目乐观。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解决力度,限时整改,逐项销号。
周东明要求,要强化“三个聚焦”,确保“三个经得起检验”。一是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聚合。包保力量要做到“三个三分之二”,即全县所有机关单位三分之二的力量进驻乡镇、村、农户,进驻干部要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所有县干要进驻乡镇,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抓所驻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每周调度一次所在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县直单位下沉到村。信访维稳、安全、环保等部门用三分之二时间抓本职工作,三分之一时间抓脱贫攻坚。其他部门实行AB岗,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抓脱贫攻坚,三分之一时间抓本职工作。所有干部入户包保,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到包保贫困户家中走访。二是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一线聚焦。聚焦脱贫攻坚工作,聚力抓好“十大产业”“十大工程”。有关工作专班负责,信访维稳、环保安全等工作由专班负责抓,工业、园区、重点工程等工作由经科委、开发区、重点工程局等主管部门负责专抓。切实精简会议和检查,除中央、省、市会议和县内每月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脱贫攻坚专项调度会外,其他会议一律暂停。所有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检查都停止,涉及脱贫攻坚的检查要与县纪委、组织部、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检查一起进行。三是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人、财、物、政策都要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尤其要确保资金到位。要做到“三个围绕”。一要围绕问题抓整改。将8月份进行的第三方评估所发现的问题及其他评估发现的问题,列入整改清单,实行清单责任制,逐一化解销号。二要围绕验收标准抓推进。准确把握国家考核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印制成册,发放到每一名干部手中。三要围绕群众需求抓提升。开展“大走访、树正气、增动能”专项活动,实现贫困户、非贫困户全覆盖,搜集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干部真正做到“身入”和“心入”,把贫困户当亲人,真正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周东明强调,要强化“三大保障”,确保立起全省标杆。一要强化氛围营造。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内主要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集中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苦干实干的扶贫典型,聚焦一批自立自强的脱贫典型,切实营造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脱贫工作氛围。二要强化督查调度。县纪委、组织部加大督查、检查力度,要以暗访为主,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如果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问责。要守住“三条红线”,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绝对不允许数字脱贫和被贫困,绝对不允许违法违纪违规。三要强化激励。县委出台《岳西县决战脱贫攻坚正向关怀激励八条措施》,正向激励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周东明最后指出,脱贫攻坚决胜冲刺的总攻令已经下达,冲锋号更加嘹亮。全县上下要擂响战鼓、发起冲锋,撸起袖子、鼓足干劲,以百倍用心、千倍用力,超常付出、超常努力,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佳状态、最好效果,确保顺利通过脱贫摘帽考核评估验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江春生指出,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定决胜的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以来,国家、省、市领导多次来岳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关心关怀和支持,为我县进一步凝聚共识、传导压力、加油鼓劲、冲刺拔寨提供了坚强力量和物质基础。岳西今年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展示岳西良好形象的平台,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契机。我们要克服麻痹、松懈、差不多的思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围绕“三个经得起”,聚焦考核目标和存在问题,扎扎实实工作,确保脱贫摘帽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把“三个经得起”作为脱贫攻坚的工作标准。把成效过得硬作为经得起国家验收的核心,确保工作做得实、说得清、看得见;把脱贫不返贫作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核心;把脱贫攻坚的德政工程做成口碑工程作为经得起人民是否满意检验的核心。要牢牢把握国家、省评估验收的标准,精准聚焦,做实基础工作,确保通过验收。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抓整改、抓落实、抓帮扶工作。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做到长短结合。9月底之前做好打基础、补短板、抓整改、强攻坚工作;年底之前要抓巩固提升、补缺补差;明年开春抓基础、抓长远、抓全局,以更好的工作业绩迎接国家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让所有干部在岗在位在行。县级领导要保证每周有3天以上时间,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要保证每周有4天以上时间,村级干部要保证每周有5天以上时间,下基层、抓脱贫。要坚持“三线发力”。各部门要把上级政策、帮扶力量、帮扶措施对接到位;所有干部要进村入户,力量下沉到基层;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和社会帮扶。要严肃工作纪律,从严兑现攻坚摘帽军令状的各项要求。县委、县政府已与各乡镇签订脱贫摘帽军令状,各乡镇要严格按军令状的要求,明确目标、责任、措施,发扬实而又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完成军令状的各项内容。要把暗访、督查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按时整改完成。
会议以电视直播形式召开,各乡镇和县直各包保单位设分会场,全县近8000名干部职工收看收听会议。
【媒体聚焦】
高山蔬菜贫困山区的“摇钱树”
劣势变优势,冷浸田成了“热菜地”
绿油油的茭白秧铺满山间,一人多高的田地里不时闪现出几个忙碌的人影。7月18日中午,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尽管烈日当头,记者仍看到一派农忙景象。
“我们这高山茭白生长环境好,可嫩着呢!”72岁的吴海荣一边掰着茭白一边给记者打起了广告。
地处岳西县大别山腹地的石关乡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地处高寒地区,不少农作物在这里 “水土不服”。“七里冲,八里岗,鸡不鸣,狗不吭,时至九月冷异常,山芋野菜当细粮。”这句顺口溜正是石关乡当年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和石关乡一样,岳西县全县耕地面积为22.9万亩,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耕地占到60%,因为夏季高山地区气候凉爽,不适宜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生长,但这样的气候却给了喜温不喜热的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再加上山区生态环境优越,让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作物拥有了先天优势。
如何找到适合的产业,把地理条件上的劣势转为优势,为农民找到一条致富路?
在十多年的试种后,岳西县农业部门成功地在高山规模化种植茭白。石关乡在县农业和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很快引进了高山茭白技术。
“石关地处山区,夏季平均气温能比山下低五六度之多,七八月份正是山上的蔬菜瓜果的丰收季节,而这时正好赶上‘菜荒’季。”岳西县农委蔬菜办主任储海峰告诉记者,时间上的差异也使得高山蔬菜在品质之外赢得错峰上市的好时机,经济效益更加凸显。
“过去种水稻,‘种一坡,收一锅’,大家肚子都填不饱。如今种茭白,一亩地一年下来卖得好的时候能有近万元的收入。这不刚摘了半亩地3000多斤的茭白,已经卖了4000来块钱了!”吴海荣擦了擦汗水高兴地说道。尽管和老伴两人只管理着一亩多的茭白田,但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的丰收果实却让贫困多年的吴海荣老两口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为鼓励支持农民发展茭白产业,岳西县对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新发展茭白每亩分别补助400元、200元、100元。到2016年,岳西县24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88个行政村发展茭白产业,种植面积达5.7万亩,产值2.3亿元。全县1.65万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茭白,户均增收5800元。
合作社牵头,贫困户脱贫有保障
7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的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鲜嫩的豇豆挂满竹架,一串串长短不一。正值丰收时节,在大棚里做工的贫困户胡耿雁顾不得休息,忙着将刚刚采摘好的豇豆整理打捆。“这几天豇豆销得快,刚摘完就有人拉走。”说话间胡耿雁又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新浒村是贫困村,地处山区,缺乏产业带动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拔掉穷根栽下富苗?2012年以发展高山蔬菜为主要项目的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山区耕地少,传统农业难有好效益,再加上种植技术和经营方式的落后,很难有好的收益。”合作社常务理事胡刘国告诉记者,为了将村里有限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2012年村里的三名党员和三个种植户率先成立了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村民集中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700余亩。
“规模化种植以后,提升的不仅仅是技术,一体化的管理、销售更使得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显着增强。”储海峰说。
新浒村农户在将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或以地入股的方式参股山水间合作社后,按照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指导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交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在每年支付流转金或分红外,还会雇佣农户在合作社里务工,增加其收入。
“我们和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联系,对农技进行指导,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因此提升不少。”胡刘国介绍,统一管理破解了过去种植效益差、销售难等问题,免去了务农的后顾之忧。目前山水间合作社社员200多户,其中贫困户就有71户,仅务工一项人均增收就达8000元以上,去年发放工资及分红更是达100多万元,不少贫困户都通过合作社实现脱贫。
“去年光是务工就挣了两万多,再加上分红,我一个人就挣了近3万块钱。收入比过去纯务农提高不少。这不,刚加入合作社没两年我就脱贫了!”尽管家里妻子生病,孩子上学负担还很重,胡耿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为保护菜农利益,岳西县积极引导菜农以乡、村或打破区域界限建立蔬菜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在技术、信贷、商标等方面予以扶持,指导其规范运作,为菜农提供各类服务,减少其市场风险。
政府建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的钟形山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忙着将刚刚采摘上来的新鲜四季豆按照颜色、长短等指标进行分拣、筛选、包装完毕,这批四季豆即将被销往南京及上海。
“华东市场的顾客偏爱短一些、扁一点,颜色偏白的四季豆。 ”合作社负责人王松介绍道,每箱28斤的新鲜四季豆,贴上“大别山”牌的商标,卖给大城市的客商,每箱要150块钱。
为推广高山蔬菜,岳西县于2001年注册“大别山”品牌,将经过检验认证的高山蔬菜合作社统一纳入到品牌建设中来,共享品牌利益。2006年开始,岳西县还引导有关合作社和企业推行统一包装,规范使用“大别山”商标、无公害标志等。截至目前,已推广蔬菜统一包装袋300万条,包装盒150万个。
“现在全县已有超过80%以上的高山蔬菜合作社被纳入‘大别山’品牌监督管理之下,不仅品质得到保障,品牌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储海峰说。
“普通的四季豆每斤不过1块多钱的批发价,而我们选种分拣再包装的品牌四季豆每斤则可卖到5块多钱。”王松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08户,其中约三分之一都是贫困户,靠着种植四季豆,不少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致富。
“刚卖了大半亩地的四季豆,卖了4800块钱咧!”今年种了两亩四季豆的村民徐礼平乐呵呵地表示,光是四季豆今年至少能卖1万多块钱。靠着种植四季豆和养蚕,底子薄的徐礼平不仅早早地脱了贫,如今还盖起了小楼房。
来榜镇农业站副站长张建国告诉记者,今年镇里和钟形山合作社共同出资给全镇167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了3342斤四季豆种子。为强化品牌建设,来榜镇还引导全镇20余家合作社及能人大户为农户提供“产前农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产品回收”的一条龙服务,并通过镇农业站为销售的每一批次产品进行抽检,确保质量达标。自2015年起,该镇已向805户贫困户发放四季豆奖补、启动资金共计91.48万元。
“品牌化的建设也推动我们合作社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如今我们不仅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冷藏保鲜库,3100平方米的林农产品加工车间也已投入使用。”王松说。
储海峰告诉记者,岳西县正在探索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通过发展小包装、净菜进超市、进社区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扩大岳西高山蔬菜的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安徽日报记者 胡劲松 见习记者 洪放)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