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工作简报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2期

        作者:佚名  来源:  时间:2017-10-16 17:16:34  查看: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82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7年9月12日

        【教育扶贫】

        “精准扶智”催生幸福之花

        “我家小孩子今年高中学费减免了850元,社会爱心人士捐了3000元,大孩子读大学也办了助学贷款8000元,家里俩孩子上学基本不用掏腰包的。”家住岳西县冶溪镇金盆村贫困户方小云说道。

        方小云户是冶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两个孩子,大孩子现在在华北电力大学读大四,小孩子在岳西中学读高二。今年暑期,帮扶干部到她家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帮她家孩子申报了教育资助项目,并联系爱心人士进行社会捐赠。在社会各界共同帮扶下,她家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得到了保障。

        教育扶贫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都上得起学。今年暑期,冶溪中心学校近百名教师开展教育扶贫大走访活动,一人包保两个村民组的贫困户,全面核查2014年以来贫困子女享受的教育资助项目,宣传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提升政策知晓率,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针对全家外出户办理助学贷款问题,帮扶教师利用电话、微信等渠道宣传助学贷款政策,讲解办理相关流程。贫困户刘同雨和妻子胡爱玉在福建泉州工艺厂上班,儿子刘爽今年读大二,在帮扶教师的宣传下,他家今年想办助学贷款以减轻教育负担,由于孩子首次办理助学贷款,需要父母一方回来现场办理,但刘同雨夫妇俩请不开假无法回来。此时帮扶教师刘召青联系教育局及银行相关人员,为其子刘爽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8000元。“多亏了刘老师,孩子上学学费不用愁,我们在外还能安心上班。”刘同雨高兴的说道。

        截止目前,冶溪镇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21.0875万元。学前资助188人,其中,本县外乡镇31人,县外36人,计94000元。义务教育阶段,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06人,其中县外58人、残儿9人,计113875元。高中阶段,县外就读享受助学金3人,计3000元。大学生助学贷款应贷尽贷。秋季第一批资助已打卡发放,第二批资助正在核实申报中,将于9月15日前全部发放到位。冶溪镇通过教育扶贫全覆盖,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都上得起学。

        中金公司向岳西捐赠200万教育扶贫基金

        9月5日,中金公司岳西县教育扶贫基金启动仪式举行。中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杨新平,县长江春生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徐昭主持启动仪式。中金公司业务支持协调部安徽省联络人、高级经理刘冠华,县政府党组成员桂爱生出席启动仪式。县直相关部门、部分学校负责人、受助学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仪式上,杨新平和桂爱生代表双方在教育扶贫基金捐赠协议上签约。中金公司向岳西捐赠了200万教育扶贫基金,本次资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100名,其中10名受资助的大学生代表在现场接受了捐赠。受助学生代表发言。

        杨新平希望受助学生要不断刻苦学习,立志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承担社会责任,肩负重要使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要做“德育”好学生,不能只会读书,要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互扶持,要有舍己救人的思想情怀。要做“智育”好学生,学生们在校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有用的知识。要做“体育”好学生,学生们无论学习再忙,也要强身健体,增强体魄。中金公司有履行社会职责、帮扶贫困地区的责任,中金公司一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岳西的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献上一份情。

        江春生在讲话中说,今年是岳西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关键时期,中金公司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与我县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富而思进、扶贫济困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怀。中金公司帮扶岳西,必将为我县对接中国金融扶贫综合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为特色产业发展拓宽渠道,助力金融扶贫,加快我县脱贫攻坚步伐。我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珍惜利用好中金公司帮扶机遇,把好事办好,相关部门要密切联系沟通,加强协作,把扶贫基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把合作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精准,确保合作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希望学生们铭记中金公司的倾情帮扶和大力支持,不断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9月4日,杨新平一行到毛尖山乡板舍村、林河村,走访了贫困生家庭。

        【媒体聚焦】

        特色产业扛"大梁"按下脱贫"快捷键"

        “我家流转了三亩多地种构树,每亩地收入五六百元。我在厂里打工,每月还有两千多元的固定收入,去年就脱贫了。”在位于安徽省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的饲料加工厂内,今年37岁的储昭杏站在搅拌机前对饲料质量进行认真把关,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她显得十分开心。

        “构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易繁殖等特点,植物蛋白含量高,可作为牛、羊、鱼的饲料。另外,种植成本低,管理上也相对简单,特别适合山区种植。”据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鲍翊山介绍,叶河村现已形成一个集构树组培、炼苗、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

        利用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及示范带领作用,叶河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构树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和133户贫困户入股投资建设,贫困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整地、栽插、抚育与收割,构树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安徽省岳西县,依托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像储昭杏一样的贫困户告别贫困。近年来,岳西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突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新模式,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岳西县五河镇百步村四面环山,当地人有养蚕的传统,随处可见大片桑树林,养蚕业也是当地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16年,在中石化的支持下,该村成立了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春、夏季桑园所伐废弃树干或枝条,经过一整套工艺加工生产桑枝木耳。

        “以前废弃的桑树枝大多被烧掉,现在加工后用来生产木耳,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初步估算,一个木耳菌包需要一斤桑树枝作为原料,一亩地出产的纯桑枝可以让贫困户多增加五六百元收入。”五河镇镇长方意说。

        “贫困户在公司打工,还有2000元—4000元的工资收入。”百步村第一书记周辉说,“产业扶贫可以保证贫困户持续获得收入,防止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返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强大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村民尝到了甜头。菖蒲镇菖蒲村村民程贤宏曾是贫困户,2013年政府向农民推广种植新茶。他瞅准了机会,成规模连片种植新茶,由于茶叶品质好、价格高,两年后就实现脱贫。目前,程贤宏仅种茶一项年收入就达5万元。“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去年我花了8万元买了辆小车。很多和我一样的贫困户,都靠种茶脱了贫。”

        口袋鼓了起来,村民的精气神也悄悄发生变化。每天夜幕降临,石关乡龙潭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都有成群结队的群众自发前来跳广场舞,图书阅览室、微机室、文化活动室每天免费向村民开放,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龙潭村第一书记刘晖感慨地说:“自从建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里就出现了‘五多五少’现象:唱歌跳舞的多了,打麻将赌博的少了;邻里互帮互助的多了,吵架闹别扭的少了;尊老敬老的多了,不孝顺老人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热心公共事务的多了,背后捣乱破坏的少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被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吸引,精神面貌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据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介绍,岳西县坚持特色产业化扶贫,以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养殖、构树、旅游、劳务、电商、光伏“十大产业扶贫”为抓手,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实现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达到脱贫总收入的50%以上。

        特色产业激活脱贫“造血”功能。据统计,2016年岳西县脱贫30614人、出列5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减少至6928户1666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8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4199元。(新华网柴文成李东标)

        岳西:脱贫攻坚路上绽放“产业之花”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如何实现既打的赢,又赢的漂亮?日前,实地了解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该县产业遍地开花,实现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

        制度先行连续九年聚焦扶贫

        “贫困监测定规模、村民票决定对象”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全国推广;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绩效考核全国第二;健康脱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经验全国交流,近年来,岳西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亮点频出,这得益于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连续9年,岳西县以县委、县政府1号文件锁定扶贫开发工作,构建“1+40+5”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全面部署推进十大工程、十大产业“双十”扶贫,制定40个工程(产业)及相关的扶贫政策配套文件,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健康脱贫工程综合医疗保障补充办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和完善脱贫攻坚一整套的政策体系。

        岳西县与各乡镇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指挥长会议,指挥部办公室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问题导向法、时间节点法、典型引路法“四项工作法”,建立健全七项调度机制,对各级帮扶干部进行调度,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十大产业打响脱贫“翻身仗”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让贫困家庭获得“造血功能”。对此,岳西县坚持特色产业化扶贫,主推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养殖、构树、旅游、劳务、电商、光伏“十大产业扶贫”。

        在如今的岳西县,电商服务站已实现村级全覆盖,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户超1000家,一些贫困户说“要想脱贫不愁,就搞乡村旅游”,列入全国和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9个、8个。通过全国首创PPP模式运作光伏扶贫项目,实现18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11402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群众高兴地说“太阳高空照、在家就数钞”。十大产业遍地开花,岳西县实现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长短结合”的稳定增收项目,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特色产业基地,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达到脱贫总收入的50%以上。

        接下来,该县将全力推进三大首位度产业(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启动投资8亿元的乘风中药健康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4A景区发展至5家,推进2个国家5A景区创建,启动2个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金融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为了提升“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岳西县大力创新推进金融扶贫。目前,该县小额信贷评级授信100%,发放贷款13991户3.63亿元,贷款金额全省领先。

        小额担保贷款流向何处?这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效。数据显示,在岳西县发放的贷款中,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11547户金额2.48亿元,带资入股2444户1.15亿元,户贷户用占比达82.53%,切实保证了政策惠及于民。岳西县还在全省首创农发行扶贫批发贷款5亿元,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岳西县还不断加大产业奖补力度,对已发展相关产业的贫困户,每年对每户给予2000元以内的资金奖补,2015年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510万元,2016年产业奖补资金4122万元,今年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117万元。(凤凰网安徽朱磊)

        “绿色”扶贫之路,带领实现脱贫“中国梦”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社居委,总人口40万。岳西是大别山区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是安徽省连续八任省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

        9月8日,“融媒体”走进岳西县,媒体记者在安庆市网宣办、岳西县宣传部等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岳西九个扶贫示范点。在实地采访中,对岳西县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形式的多样化、扶贫工作的精细化,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大力发展种植田间地头共话脱贫“中国梦”

        五河镇桑枝食用菌产业是岳西县产业扶贫的经典案例,五河镇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产品为桑枝木耳,利用春、夏季桑园所伐废弃树干或枝条经一整套工艺加工生产而成。公司全年劳力用工3500个上下,其中贫困户用工不低于60%。“按照公司目前的产能,可以带动250个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5万元左右。”百步村第一书记周辉介绍。

        桑枝食用菌产业是中石化集团对促进岳西特色产业发展、倾力扶贫工作重大举措之一,通过“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带贫困户实现增收,镇党委政府已将桑枝食用菌(木耳)列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之一。

        五河镇叶河村构树扶贫在全国都是最新型的扶贫产业,2015年,叶河村被国务院扶贫办确立为全国构树扶贫监测点。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集构树组培、育苗、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叶河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构树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和133户贫困户入股投资建设,推动构树扶贫在本村的发展。

        中科安岳林业负责人鲍翊山介绍,叶河构树观光产业园内有本村120户村民上班,其中贫困户72户,月工资收入2400元左右。叶河村利用安徽中科安岳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叶河村构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17年将实现贫困户增收1000元/户,帮助贫困户脱贫。

        “从前单靠种植小麦没办法养活一家人,这才种植茶叶几年时间,就已经脱贫。”菖蒲镇菖蒲村的村民陈贤宏告诉记者,“前两年还买了一台小车,高高兴兴过上了小康生活。”

        菖蒲镇是岳西县第一茶叶大镇,全村茶叶面积2680亩,人均茶园面积0.75亩,2016年人均收入11240元,其中茶叶收入人均1800元。村中添鹏茶叶合作社120户社员中,贫困户35户,户均茶叶收入1.8万元,2016年以前均已脱贫,成功实现茶产业带动脱贫。

        石关村的茭白可以说是改变了岳西山乡的命运,余金国一手创办的安徽国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年产高山水生蔬菜茭白300吨,年产值120万元;同时通过茭白套养甲鱼、泥鳅、新品种试验、高山茶卉种植等项目实现年产野生甲鱼2000斤、泥鳅20000斤,年产值80万元;年产蝴蝶兰6万株,年产值220万元,为石关乡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提高石关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作出了贡献。

        工厂带动就业巾帼巧手缝织脱贫“半边天”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2017年6月上旬,天鹅集团岩河扶贫工厂、交帮华达岩河扶贫工厂在沿河村先后挂牌成立,沿河村党委书记刘和发介绍:“工厂主要针对不宜外出、不宜从事体力劳动的广大留守妇女等贫困人员,提供就进就业岗位62个,吸纳49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26人,带动贫困户每月增收400元以上。”

        村内规模企业海创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以树脂饰品配件与纽扣为主的公司,目前,吸纳贫困户17户、贫困人口27人、残疾人7人就业,带动贫困人口每月增收1700元以上。同时,增设扶贫岗位,积极捐资捐款,每月200元长期资助2户贫困户。

        岳西县温泉镇斯桥天馨扶贫工厂,一台台机器正在刺绣,这种纯机械的操作多余技术要求不高,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据悉,目前该厂安置7名贫困户就地转移就业,年收入3万元。

        聚焦乡村旅游美好乡村变身脱贫“农家乐”

        进入石关乡小珑休闲乡村,一栋栋精致的乡间“别墅”甚是引人注目。该中心村于2013年初被确定为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依托资源及美好乡村环境面貌的改善办起了乡村旅游。

        目前这个示范点已发展农家乐旅游20多家,其中已注册农家乐15家。今年游客住户已达70多人次,夏天2个月每户收入近2万元。

        温泉镇斯桥村依托光伏、特色产业基地,以村部为中心,新建30亩休闲垂钓中心,发展荷花种植70亩,拟发展农家乐型乡村民宿8户,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精准扶贫新格局光伏项目照亮脱贫“创新路”

        “这么多户用光伏电站集中在一起规模化建设,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有序地安装着,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岳西县温泉镇350户户用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工程的全面完工标志着该镇创新打造“光伏+”扶贫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4年底,岳西县被列为安徽省五个国家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为破解户用光伏电站分散建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发电效益低等诸多弊端,温泉镇镇创新思路,提出集中安装建设的思路,把全镇12个村的350户特困户户用光伏电站集中起来,统一安装在贫困村斯桥村船坳、大塘两组,并将和党群服务中心、易地扶贫搬迁点、乡村旅游基地、村扶贫工厂等连成一体,创新打造“光伏+”扶贫基地亮点工程。

        据了解,该镇将通过“光伏+基层党建”、“光伏+乡村旅游”、“光伏+易地搬迁”等多元化思路,创新将各种推动扶贫的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党建引领、典型示范、产业支撑、兜底保障”的精准扶贫新格局,全力打好“组合拳”,将经济效益外延至扶贫的每一个领域,逐步形成“光伏+”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今日头条王肖)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3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