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着重在因村派人、强化定点帮扶上下功夫、出实招。
一、加大投入,确保因村派人有保障
明确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不少于15人,镇扶贫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至少配备3-5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由后备干部担任扶贫专干的,工资待遇参照村“两委”委员工资标准,基础工资由市、县两级按照5:5配备,绩效工资参照村“两委”干部考核标准。全市37个2017年出列贫困村每村安排5名驻村队员,第一书记均为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34个2016年出列贫困村每村安排3名驻村队员,全市帮扶责任人由8123增加到10067人。
二、强化奖惩,调动驻村干部积极性
对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镇连续2年在县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位次靠前,且所在县在省对县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位于“好”或“较好”等次的,对镇扶贫工作分管负责人和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突出的村扶贫专干(后备干部),按规定优先选入村“两委”班子。提高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各类评先评优中的名额比例,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三年多来,在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中有27人受到市级表彰、3人受到省级表彰,17人得到提拔使用。
三、扶贫干部有温度: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刘渡镇农林村作为芜湖市无为县最为偏远的镇村之一,地理位置偏僻,属于典型圩区,全村856户,总人口数3335人,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239人。农林村扶贫队长陶定富就是在这里开展着着最为人关注的扶贫工作问题。
莲藕是农林村的传统产业,祖祖辈辈都是以种植莲藕擅长,农林村集体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大约2100亩种植莲藕。陶定富到村之后,在走访40余户贫困户后,他发现只有9户农户种了2到8亩的莲藕,其他种植多以大户为主;另外由于莲藕行情不好,每斤最高卖0.7元,而种植成本已达0.8元,可以说是“谁挖谁亏本、谁卖谁吃亏”,莲藕种植户都准备将莲藕烂在田里。作为市里下放的扶贫队长,2017年4月陶定富队长到村之后迅速转换角色,扎根群众中间,走村串户,开展实地调研,熟悉村情村貌。而在深入了解这些情况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莲藕保质期短不好卖,还受市场行情影响大,利润空间很小,而藕粉保质期长,价值高,又方便运输。同时,他发现村民有制作藕粉的传统与技术,只是苦于投入成本大,担心没有销路,没有形成规模。他对此细心算了一笔账:每100斤莲藕可产8-10斤藕粉,如果将藕粉价格定为20元1斤,每斤莲藕可卖1.6-2元,每斤就有0.8-1.2元纯利润,如果每亩能产藕4000斤,每亩纯收入就能达到4000元左右。
算准了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想干就干,他便召集两委班子,四处开始动员村民制作藕粉。但是万事开头难,大家还是半信半疑,特别是考虑到加工成本和藕粉的销售,大家都不愿意做。最终经过多次上门做工作,陶队长还承诺无偿帮助销售,有一户终于答应试一试。之后他就多次利用调休时间,将藕粉带回芜湖市场售卖,没想到,农户的藕粉,因为质量好,手艺好,也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价廉物美,销售非常不错。就这样,艰难地为贫困户打开了一条增收的路子,其他种藕的贫困户看到确实“有利可图”,无须发动,都同意开始搞藕粉加工了。
随着产量增加,销售的问题就摆在眼前,特别是摆在了扶贫队长陶定富眼前。
第一条销售路子——发动朋友圈、生活圈、利用微信、微博:2017年12月10日,他看到贫困户家中积压了2000多斤藕粉,急得睡不着觉,凌晨2点就在脱贫攻坚群和朋友圈发信息,推荐销售农林的藕粉。信息发布之后,他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在群里纷纷行动起来了,有的点赞要60斤,有的说支持“老班长”扶贫工作要30斤,有的说献爱心要5斤,10斤、20斤不等,甚至远在深圳、上海、江苏、陕西、浙江等地的同学都要他邮购农林藕粉。
第二条销售路子——回芜湖,发动本地亲友,挂“门套”:12月12日至14日,他利用3天调休时间,回市里向亲友同事推销藕粉,他还要求亲友三次绕道农林,将580斤藕粉带回芜湖县湾沚镇请妹妹代售,多次安排小舅子等人来农林村专门运1100斤藕粉回芜湖市区卖。就是这样,凭借农林藕粉过硬的品质,加上他“软硬兼施,软磨硬泡”的功夫,依靠大家对待贫困户的特殊感情,三个星期他就帮贫困户卖掉了2700余斤藕粉,给每户贫困户带来的直接收入近3000元。
第三条销售路子——依靠帮扶单位和扶贫部门领导:藕粉的销售得到了市教育局和扶贫部门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上级领导或自己购买或利用亲友渠道,多次帮助农林村销售藕粉。市扶贫办靳大鸣主任得知他为贫困户销售藕粉,第一时间联系安排市广电中心幸福路扶贫产品开发组同志来农林村实地考察,帮助销售农林藕粉。市扶贫办李合满副主任帮助销售藕粉40斤,刘渡镇钱玉满书记和村包村干部、镇专职扶贫副书记方俊平同志帮助销售藕粉200斤。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导现在都义务地成为了农林藕粉的“代言人”,提到农村、农林藕粉、农林的陶定富队长,他们都是称赞有加。
四、帮扶单位有力度:有资源,想办法,动真招
陶定富队长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市教育局的支持,市局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市局属二级机构、各直属学校多关心农林村贫困户,大力支持陶定富队长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底,在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朱贤忠校长的带领下,陶定富队长先后电话或上门联系了市一中、二中、三中、七中、田家炳中学、十二中、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安师大附中、城南实验学校、火龙岗中学、清水河中学、市考试中心、市教育局基建办、市少年宫、市教科所、芜湖师范、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发动各单位利用春节慰问和献爱心等形式,给单位职工购买藕粉,前前后后顺利签到了6200多斤的订单。预计今年还可销售8900斤,价值近18万多元,每户贫困户平均增收可达1万元以上。
五、定点帮扶有维度:重平衡,缩差距,强保障
2017年,芜湖市实现了年度37个贫困村出列和23515个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市贫困村已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1%。贫困村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一些基础薄弱的非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现。2018年,芜湖市围绕提升群众整体获得感,聚焦均衡发力,着力加大对非贫困村支持投入力度,着力解决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短板,确保均衡发力一个不少,脱贫小康一个不落。
一是夯实帮扶力量。向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348个非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组或指导员,共选派448名干部到非贫困村任职。其中,对未脱贫人口在100人以上或扶贫任务较重的52个非贫困村安排定点帮扶单位,选派3人扶贫工作组,由一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兼村第一书记;对未脱贫人口在100人以下或扶贫任务较轻的非贫困村由乡镇安排专职扶贫包村干部任指导员,定期到村指导扶贫工作,每年驻村开展帮扶不少于150天。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派驻指导员参照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驻村补贴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改善重点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对扶贫任务较重的52个非贫困村从2019年开始,分别给予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30万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非贫困村产业扶贫基地,做到每个重点帮扶非贫困村建设1个产业扶贫基地,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对照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要求,明确非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和指导员工作主要职责,坚持从严从细管理,建立并完善例会和调度制度,坚持常态化研究布置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重点非贫困村村“两委”班子建设,结合村(居)“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加大对村级扶贫干部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同时开展常态化暗访,确保对全市非贫困村实现暗访全覆盖,倒逼非贫困村切实做到政策、项目、资金“三个落实”。
四是完善奖惩措施。对非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及指导员工作成效参照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考核办法开展考核,并对工作突出的驻村工作组成员或指导员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突出的非贫困村扶贫专干(后备干部),按规定优先选入村“两委”班子。提高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各类评先评优中的名额比例,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出现问题的予以严肃问责。
五是加强社会帮扶。组织开展金融机构、市属国有企业、有关市直单位与52个重点非贫困村结对帮扶,将其他非贫村帮扶纳入“百企帮百村”行动,开展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场跨时长、强度大的战役。随着这一场战役的持续进行,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我们的扶贫干部要具备很强的能力和素质了,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只有干部做到事事以民为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通过勤奋努力,扎实工作,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