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岳西网
        冯克勤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苑 >> 专栏作家 >> 冯克勤 >> 正文

        深山里的当家人

        深山里的当家人

        ——记村干部王松的那些事

        来榜镇关河村坐落在巍巍大别山的千山万壑中,山高地贫、产业单一导致的“穷病"一病千年,老百姓的心已经变得麻木,有的村民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到过。除了在地里刨食,不知道人还有什么别的活法。

        1971年一个男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山村里,养了一个“带把的”,家里是高兴的,但他们也象山里的其他人家一样,健康长大几乎是他们对儿子唯一的期望,他们给儿子取名王松,希望儿子象那满山的松树一样,不怕风暴,不畏雨雪,在贫山陋凹里都能勃勃生长。小时候的王松非常顽皮。

        1986年王松上了来榜高级职业中学,在人们固有理念里对职业中学是有偏见的,因为他们中很少有人能考入重点大学、“好大学”。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式里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学”才算有出息。但我们的祖先早就对此有过精辟禅释“人有用,书有用”。简单的六个字道出了一个被无数人验证的真理:不是会考试的都是人才。孩子面前的路应该更广阔,王松就是一个因上职业中学改变人生轨迹的人。

        王松在“职中”学的是农业农技专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科学化的种田技能,颠覆了王松对农业的认识,种个田、种个地还有那么多的科学门道,这激起王松极大的学习兴趣,育种、保苗,防虫、改壤……只要在现实生产中有意义的内容,他都用心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王松被评为安庆市职业中学优秀毕业生。

        毕业后,他到了岳西县玉米研究所上班,这个工作虽然不是“在编”的“铁饭碗”,但也是个让许多山里的娃娃羡慕的水淋不化的“磁饭碗”,也算走出了那个穷得让人憋气的关河村。在玉米研究所,他与同事储节满喜结良缘,小俩口在一个单位上上班,日子过的也还滋润。

        在玉米研究所上班,让王松能及时了解国家的农业新政策,新信息。更是因为“职中”的几年学习积累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那种不甘平凡的豪情。他和妻子一起毅然辞掉了玉米研究所的工作,回乡种高山蔬菜。由于两口子肯学习,肯下力气,他们种的四季豆品质好,产量高。在王松的影响下,村民们种植高山蔬菜的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外销市场不成熟,外地人设的收菜点,菜送晚了就压价,市场行情不好就拒收。菜农经常看着一萝萝卖不出去的蔬菜流泪。年轻气盛的王松哪受得了这个,他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自己去跑市场,为乡亲们的菜打开市场销路。凭借他的不懈努力,他很快打通了销售渠道。但市场的波动性很大,有时候价格很好,利润可观;有时候一车菜连运费都不够。还要让农民对着菜篮流泪吗?二十几岁的王松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理解的决定:保底收购,行情好时水涨船高,行情不好时则按保底价收购,收回的菜卖不出去就送给人家喂猪。小伙子这种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给了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榜镇一直有蚕桑养殖的传统,但传统的养蚕模式和现代的科学养蚕差距很大,“职中”毕业的王松又一次站在了村民的前头。小蚕共育,防病治病,王松这家跑到那家,免费为村民提供服务。耽误了自家多少事,妻子清楚,村民们也都看在眼里。

        佛说有舍才有得。王松虽然舍弃了很多小家的利益,但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1997年,27岁的王松被村民高票选举为原龙嘴村村委会主任。

        在一般人看来年纪轻轻就能当选村官,怎么说也是个有里有面子的事,可妻子储节满却高兴不起来,家里的生意正做的红红火火,当年的村主任,政府一年补助一千多元钱。知夫莫如妻,一旦成了村里的当家人,他一定会百分百地投入精力和时间为他的“大家”服务,自己小家里的生意和担子就会一下落在自己的肩膀上。二十多年的经历印证了储节满当年的担忧。但储节满是个明理又贤惠的女人,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默默的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无力支撑的生意就不做,最后只经营了一家农资产品商店。

        上任之初,王松发现关河村产业单调,大片的耕地除了部分种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许多田地呈现荒芜状态,农民增收的路子很窄。“要想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让村民增收致富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因此他率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各组,宣传引导群众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茶叶、桑叶、高山蔬菜、瓜蒌等特色产业。他自己承担起送种子(种苗)、送肥料的义务,并经常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讲课,传授农技知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了消除群众顾虑,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他流转土地开展实验示范,通过自己示范实验,为老百姓现身说法,并及时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信息传授给老百姓。多年来,在王松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桑园3450亩,茶园1420亩,年种植高山蔬菜2000亩,仅蚕茧一项户均增收7500元,茶叶收入人均超过3000元,鼓励支持农户联户办茧站4个,建立茶叶加工厂15个。

        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目标,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大力支持下,王松跑遍全村的每家每户,为每一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他积极争取县级帮扶部门——岳西县水利局给予大力帮扶。

        为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他积极实施扶贫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户29人,共获扶贫资金64万元;实施危房改造76户,共获补助资金128万元,实现了全村565户均有安全住房。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发展茶、桑、高山蔬菜、中药材,共获补助资金120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稳增收。推进教育扶贫,全村贫困户子女均享受了寄宿生补助、助学金补助、雨露计划、生源地贷款等教育扶贫政策。推进健康脱贫,为108人办理慢性病卡,244人发放医疗服务证,全村贫困户医疗报销补偿比例达80%以上,基本医疗得到保障。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402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光伏贷款、带资入股,建成户用3kw光伏电站73座,户均年增收3000元,280户安装安全饮水,改变了过去“吃水靠扁担,种田望天收”的局面,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通过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502人于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全村群众迈上了致富路,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80元。

        为改变关河村整体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王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70万元建成高标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民文体广场,为民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解决群众出行难、买卖物资全靠肩挑背驮的状况,新修通组入户路2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座,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销售。为彻底改变洪涝灾害年年有的局面,积极争取水保项目,投入1000多万元,新砌河坝3150米,治理山塘15口。通过治水患、兴水利,确保了农业生产旱涝保收,使每年汛期得到有效防护。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个,完成529国道和村主干道亮化,安装路灯104盏;完成农网改造10个台区,200千伏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民生,全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着提升。看着关河村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都非常感激王松的辛勤付出,纷纷把他当做主心骨。

        富了村民,也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松自有他的算盘:“手中无米,唤鸡不理;村里没钱,怎么为百姓谋福利?”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推动乡村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体育在线365下载_Best365官网登录,才能使两委办事有底气,才能保障群众增收致富。2016年,在他的争取下,得到中国石化的支持,成立了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落实生产基地30多亩,专业生产桑枝食用菌。村投入130多万元入股解决贫困人口30余人就业;带动近300人就近就业,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每年生产总值达2000万元,村受益23万余元,桑枝食品菌畅销省内外,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县领导经常到该公司视察指导工作,省内外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19年结合产业强镇项目资金80万元,村投入220万元,合计投入300万元,新建关河村桑叶茶厂,并新建桑椹基地107亩。2020年投产生产岳西翠兰5000多斤。绿茶200多斤,桑叶茶600多斤,既方便了群众卖茶,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茶叶收入74万元,桑叶头及桑叶茶收入52万元)。村投资80万元,新建村集体光伏电站100kw,年增收10万元,成立中恒有限公司,年创收10万元。

        至此,在王松的艰苦努力下,关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由几年前的零收入,发展到2020年的167万元,为乡村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体育在线365下载_Best365官网登录注入新活力。王松表示,他目前正在谋划2021年发展项目,拟打造桑文化产业园、桑椹产业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碳材料加工厂,综合利用秸秆和废弃垃圾加工碳材料,不久的将来,关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会再上新台阶。关河村多次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2019年度被评为产业兴旺红旗村。

        王松个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2008年被县委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2012年均被县委授“星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被县委表彰为“十佳村主任”

        2012年被安庆市委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被安庆市政府表彰为“农民创业带头人”

        2013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民创业带头人”

        2016年被安庆市委市政府授“安庆市劳动模范”

        2020年被岳西县委授“县级农村产业带头人”

        在一串串平实无华的数字、一张张荣誉奖状的背后,王松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牺牲。经常天快黑时自家店里运化肥或种子的车到了,俩口子正在下货,一个电话王松抽身就走,老婆急得大叫:一万多斤呢,我一个人怎么下得动?请一个人帮忙吧……人早就没了影。

        建村部时村里只有十几万块钱,王松就将自家企业的利润上缴一部分到村里再获取政府配套奖励基金,两年一滚,最后整个项目投入了70万元。这幢简称村部的大楼,是在乱石岗上立起来的。建设之初做预算,怎么也要一百多万,可村里没有那么多的钱,钱不够还要办好事,怎么办?王松将做企业练就的精明与骨子里的牛劲发挥到极致。一项项的分包,承包人“包”得只剩下一点“功夫钱”。怕因利润低了建设方不能保证质量,王松一身泥水,一身汗,几乎整天“赖”在工地上。只要自己动手可以省俩个钱的事,就自己动手。每天回家累得连话都不想说,老婆经常戏谑地问:“你家的房子建的怎么样了?”“盖我家的房子,你什么时候这么累过?”

        女儿送给王松的第一件礼物是一双皮鞋,早上出门穿着孩子千挑万选的皮鞋,心里美滋滋,晚上进家时水泥浆子、泥巴浆子都糊到了鞋带上。女儿心疼的直跳脚:“爸爸,这双鞋子我可是花了好几百块钱哪,我自己都舍不得买这么贵的鞋。”王松看着满脚的泥,不好意思冲着女儿笑:“对不起,我一做起事来就忘记脚上穿着新鞋了。”

        王松除了将关河村这个“大家”像自己的小家一样精打细算外,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像一个真正的家长一样,心怀坦荡,勇于担当。退宅还耕,自然灾害复建,他都让村委会自己找人做。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王松从中捞了好处,因为这些项目政府都是有补助标准的,你王松那么费力费神地弄,自己没有赚头谁信哪?面对群众的质疑,王松硬气的回答:赚了,我这么吃苦受累不赚钱,我是孬子呀?什么事赚几万,什么事又赚几万,什么什么事又是几万……王松一口气能报一串数字出来。不过所有的钱都入了村里的账户,一笔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钱一入了村里的账,村里的办公费用,村委的其他开支,他又是出名的”老抠“。他总是将村里的每一分钱都用到乡村发展的刀刃上。

        王松工作原则性强,性格硬气,平时难免得罪人,每次换届选举都会有些奇葩的现象。村民们去王松家店里买东西,储节满总是对他们说:你们这回不选王松可行?只有他落选了,我才能过几年轻松的日子。不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几乎都是一样的话:那可不行,关河的家只有王松当。

        平时跟王松有过节的人,嘴里骂骂咧咧,不干不净的骂到最后,也还是那句话:王松那小子虽然有些讨人嫌,但做事行!关河村的家,让他当,放得心。

        从春华正茂到华发初现,二十多年里每次村委改选,王松都是高票当选。

        在采访中,这个精干朴实的汉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起村里的事侃侃而谈:因为党的么么政策好,做了么件事;在么么单位扶持下,完成了哪个项目;在么么领导的关心下,完善了么个新的发展规划。我几次打断他的话,让他说说自己,一让他说自己的事迹,他就显得局促。但采访快结束的一段话,说的真诚而又流畅:“为了当好村里的这个‘大家’,我自己的小家确实少赚了很多钱,但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唯一尺码。我收获了钱买不到的东西,我的所做所为深刻的影响了我的一双儿女。两个孩子阳光、上进,女儿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潜山媒体中心,儿子现在上大二。儿子2016年以我为题材的作文《村官的那些事》荣获全国“中华魂” 主题教育活动征文竞赛一等奖。老婆贤惠,儿女争气,我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有更多的精力为村里做事,越做越有劲。

        一个好的”“村官”就是“大家长”,他们年复一年的付出着自己的心血;村民一年比一年富了,村貌一年比一年美了。他们的那些事儿,不惊天动地,也难以用“伟大”之类的华丽词藻形容他们,按王松的话说:我是关河的儿子,只做了我能做又应该做的事。

        冯克勤于二O二一年四月二日

              岳西网凡注明"来源岳西网"的所有作品和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岳西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

        信息录入:王云峰    责任编辑:王云峰
        文章关键词: 深山里的当家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岳西网公众号二维码

          岳西网公众号

        • 岳西发布公众号二维码

          岳西发布公众号

        岳西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编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