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42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11月3日
【典型做法】
百企帮百村,黄尾平等脱贫有信心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要不是山城集团的及时帮扶,帮助我们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扫除脱贫障碍,今年‘村出列’,心里还真没底。”10月17日,面对再次到村来走访慰问的山城集团的客人,岳西县黄尾镇平等村支部书记郑朝阳感激不尽。
今年3月以来,在安庆市“百企帮百村”的号角声中,安徽山城房地产集团对口帮扶平等村。“请村里列出困难清单,我们再一条条的想办法解决。”总经理喻传发、副总经理何彤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平等村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用心与村干和群众交流,一件件难事在精准帮扶中得到解决……
补齐缺口资金,扫除危房
今年62岁杨吉河是平等村丛山组的低保户,身患胃癌,58岁的妻子曾做子宫癌切除手术,现又患腰椎间盘突出,女儿23岁,患乙肝不能干重活,全家靠吃低保度日。几间破土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政府的好政策,补助2万元让我进行危房改造,但要盖一套3人住的房,自己还要筹集一部分资金,我身无分文,可怎么办呢?”杨吉河正在急于建房的缺口资金时,山城集团在村递交的困难清单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送来2万元建房缺口资金。
花岩组贫困户储德扬居住的土坯房损坏严重,丛山组五保户程幸福的房屋倒塌急需建房,白果组贫困户张在国因病致贫仍住在危房中……“在今年年底前,要让这些贫困户都搬进新居,缺口资金我们一把解决。”山城集团一次拿出16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全村11户危房贫困户解决了建房难题。
资助贫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
“孩子,好好读书,有困难叔叔阿姨们会帮助你!”10月17日,在贫困户郑宗炎家建房工地上,山城集团王菊花女士将他12岁的女儿郑文娟揽在怀里,询问学习情况。
在贫困户程云家,贫困的境况深深牵动着山城集团客人们的心。她全家4口人,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初中,一个读幼儿园,孩子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欠下很多债务,孩子爷爷70多岁,体弱多病,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瘦弱的母亲程云一人身上。“要乐观的面对生活,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山城集团多次上门慰问,送来慰问金和大礼包,并承诺承担两个孩子上高中及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资助孩子完成学业。
“幼儿教育每人每学年2000元;小学、初中每人每学年400元;高中每人每学年1500元;职高、大专每人每学年3200元;大学本科每人每学年4000元。”10月17日,山城集团对平等村7名贫困家庭学生专门送来了《山城集团资助岳西县黄尾镇平等村贫困学生助学办法和标准》的文件。
帮发展产业,解决“造血”功能
禾嘉组低保户郑大均夫妇均70多岁,且体弱多病,41岁的儿子患双肾衰竭,全家负债累累。郑大均很想发展3KW的光伏,可是8000元的自筹资金无处着落。山城集团实地调查了解后,帮助他解决了8000元自筹资金。
像郑大均户一样,朱敦文、郑东松等4户贫困户同样得到山城集团8000元的光伏发展帮扶资金。在程云家,除了资助两个孩子读书外,为了解决她家“造血”功能,山城集团深入了解,制定帮扶计划,资助5000元资金帮助她家发展茶叶和茭白产业。“有政府和社会这么多的帮助,脱贫应该没问题。”程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扶贫搬迁迁出新生活
岳西县“十三五”期间规划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159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00人,其中2016年投入资金14158万元,计划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2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1人。截至目前,全县34个集中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今年底将全部建成,2017年春节前实现搬迁入住。
近年来,该县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立足县情实际,多措并举,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灾害易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走出了一条挪穷窝、筑富路的精准扶贫之路。
精准扶持能致富
“我家原来住的是土坯房,每逢下大雨需要转移到亲戚家。现在政府不仅给我们做房子,就连菜园地都考虑好了,我可以种种菜、养养鸡,日子是越过越有想头。”将要从大山村搬迁到集中安置点的71岁老人胡孝生看着即将要完工的新房子,露出满脸的笑容。对于今后的生活,胡孝生也有了自己的规划和打算。
今年冶溪镇石咀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将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人。目前,该镇33户房屋建设已封顶,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中。
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挪穷窝”与“筑富路”并举,制订长期发展规划,解决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建设光伏发电站,实现所有建档立卡搬迁户光伏发电全覆盖。通过就业技能培训,促进搬迁户稳定就业,全镇现有13人在冶溪镇华峰电子厂上班,还有3人被恒益工艺品有限公司聘用。该镇还新建100亩高标准茶园和1座高标准茶厂,搬迁户可以到茶园和茶厂务工获取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搬迁户实际情况,扶持他们发展毛竹、茶叶、蚕桑、构树等特色农林经济,目前包括胡孝生家在内的每户搬迁户都安排了2项以上产业发展项目。
岳西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将群众就业放在首位,不断强化移民技术培训,狠抓后续产业培育,促进迁出区生态恢复,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早日脱贫,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生计和发展问题。
美丽乡村生活甜
雨后初秋的清晨,岳西县五河镇群山萦绕,山顶笼罩着薄雾,山下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一畦畦菜地拥翠吐红,这是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一角。
2012年,五河镇投资2100万元,启动桃李村阳边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并大力实施美化、靓化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农民公园、观光亭等。2015年5月,该项目交付使用,目前入住率达100%,惠及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266人,地质灾害户、危房户36户210人,高速拆迁户6户24人。
“党的政策好,给我们建新房。如今新住处通了水泥路,节能路灯、文化广场、幼儿园、供水站等配套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徐艳南是田头乡宁河村凤形组最后一户搬迁户,今年他搬到省美丽乡村示范点下潭中心村后,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让他的生活甜如蜜。
各个搬迁安置点在建设过程中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使搬迁户告别了贫穷和落后,迁出了能与城里人相媲美的新生活。
因地施策得民心
今年,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定“试点先行、谋定而后动”的工作原则,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列入全县2016年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计划,纳入县直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印发了《岳西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制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细则》,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南》《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对象确定流程图和工程管理流程图》,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每个环节作出具体安排。
该县组建天泰置业有限公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承接主体,整合资源全力支持安置点建设;严格执行人均25平方米的建房面积标准以及“户申请、乡镇村核查、组评议、村票决、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决防止在地质灾害点、山洪威胁区原地重建,坚决杜绝拆楼房建楼房和因搬迁而返贫的现象发生。建设中采取搬迁户理事会自建和乡镇政府公开招标统建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多次举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筑工匠培训班,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风采展示】
“蚕宝宝”织就美丽蓝图
“我家现在房前屋后都是桑地,现可养8张蚕,纯利润近5000元。加上新建的小蚕共育室,每年可共育300盒小蚕,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以的。”河口村石桥组养蚕户王业余在接受采访时很保守的说。
现年48岁的王业余系河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他在县财政局的精准帮扶下,结合自家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栽插桑苗发展蚕桑和小蚕共育,当年全家仅此项收入突破万元。
“我将进一步把蚕桑产业做好,进一步探索小蚕共育和蚕桑产业的种养技 术,同更多的乡亲们一起通过‘蚕宝宝’来实现更大的发展。”王业余说。
青天乡河口村在当地是有名的养蚕专业村,全村511户1755人,其中90%以上农户系养蚕户,桑地面积逾1500亩,人均桑地面积近0.9亩。据该村支部副书记王继承介绍,全村现在每年的蚕桑收入近300万元,村内一些贫困户也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而脱贫致富。
“我们村在2013年以前养蚕户还不到60%,现在,我们村一些对蚕桑产业持观望态度的乡亲们看到王业余在发展蚕桑脱贫致富,也纷纷开辟荒地种植桑苗,通过养蚕来促进家庭经济的发展。全村养蚕户达到了90%以上。”王继承 看着漫山遍野的桑树说,“以前人们说我们村是养蚕专业村有点名不符实,现在是当之无愧了。”
【做法展示】
县委办率先出台脱贫攻坚包保奖惩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和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的指示要求,县委办日前在全县率先出台《县委办脱贫攻坚包保奖惩办法(试行)》,旨在进一步传递压力,增进动力,确保“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得以扎实落实。
该《奖惩办法》共分为奖惩对象、奖惩原则、奖惩内容、奖惩操作四个部分,以县委办有结对任务的干部职工、帮扶村结对贫困户、帮扶村村组干部为奖惩对象、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严从实的奖惩原则,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入手,对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相关要求,以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为时限,给予完成好任务的干部职工、结对贫困户、村组干相应奖励。同时,《奖惩办法》对没有按照要求和时限完成好工作任务的干部职工,提出具体的惩罚措施。该《奖惩办法》的出台,激发了县委办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主攻任务,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县环保局推出“四单”助力脱贫攻坚
深入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环保局积极行动、理清思路、精心安排、创新举措,强力推出“宣传单”、“任务单”、“责任单”、“成绩单”等“四单”,助力推进脱贫攻坚、打造全省示范。
一、推出“宣传单”,宣传脱贫政策。将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县脱贫“十大工程”、“十大产业”等编制成“宣传单”,印发至每个职工,要求每个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将脱贫政策熟记于心,并组织全体职工进村入户宣传、指导贫困户利用利好政策脱贫致富。
二、推出“任务单”,细化任务分解。将“城乡环境保护脱贫”工程和结对帮扶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将任务分解到人,时间落实到天。通过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细处。
三、推出“责任单”,强调纪律要求。局纪检组根据任务清单,将工作责任和纪律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制定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和“三个激励”,要求入户帮扶过程中做到“三要”、“三不”,“三要”即要沉下身去倾心真扶贫扶真贫、要尊重贫困户意愿帮助贫困户制定确实可行的脱贫措施、要力所能及地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三不”即“不扰民”、“不浮夸”、“不作假”。
四、推出“成绩单”,确保工作实效。要求全体职工认真总结帮扶经验和成果,制作帮扶“成绩单”,定期开展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全体,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帮扶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