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工作简报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8期

        作者:岳攻办  来源:  时间:2016-12-21 15:58:22  查看: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48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12月16日

        【典型做法

        同步小康,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

        ——天堂镇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抓党建促脱贫,筑牢脱贫攻坚基层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镇财政投入1600万元,实施“六大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贫困户脱贫“最后一公里”;发展“六大产业”,因村因户强化“造血功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天堂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行“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不让一户困难群众在同步小康征程中掉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脱贫。

        “天堂镇将在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强化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富裕和谐幸福新天堂。”天堂镇党委书记储胜芳介绍说。

        千万投入聚焦头等大事

        10月21日,天堂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再推进会议,传达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干部包保、易地扶贫搬迁摸底清查、小额信贷等11项具体工作进行布置和培训。该镇将10月份作为脱贫攻坚突击服务月,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全体帮扶人员深入各村、社区走访贫困家庭,宣传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出谋划策。

        天堂镇围绕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通过强班子、增投入、抓落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疏通基础设施“毛细血管”,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配强班子,提升整顿软弱涣散村。在全镇范围内,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公开排查梳理,发现一个整顿一个,从组织上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对石桥、余安、木冲、叶畈四个村配备了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全镇抽调45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干部既要亮身份作承诺,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加大投入,实施千万民生工程助脱贫。2016年,镇本级财政投入1600万元,实施道路“三化”、农村社会保障等六大工程,实现了路通渠畅和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发展种植、养殖等“六大产业”,发放特色产业启动资金和奖补资金,因势利导帮助贫困户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考核,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该镇加大对脱贫攻坚的考核力度,大幅度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和权重,对未完成脱贫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活动,以‘三整三改’为主抓手,即整顿组织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整治不作为不担当,改强责任意识;整理群众诉求,改善服务方式,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储胜芳说。

        六大工程夯实脱贫基础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天空蔚蓝,暖阳高照,河道里挖机轰鸣,工人们正在浆砌石坝,这里是天堂镇前冲路拆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现场。该工程由天堂镇投资40万元,整修河坝并拓宽前冲道路,将为城东社区4个组和余安村共3000多人出行和发展生产提供方便。

        今年7月初的强降雨,导致城东社区双峰组道路塌方,交通受阻。灾情发生后,该镇迅速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当月就建成了一座8米高的坚固大坝。“这条路上边还住有1个居民组共80余人,我们及时组织修好这条路,既保证了群众出行安全,又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天堂镇扶贫办主任柳东久介绍说。

        今年以来,天堂镇实施精准扶贫“六大工程”,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实施道路“三化工程”,投入900万元,完成硬化道路36条45.7公里,拓宽道路23条20.11公里,亮化道路75条,安装路灯1994盏,改善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田水利和安全饮水工程,投入160万元,清淤治理山塘34口,改造治理河沟14条、灌渠30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分散安置的8户贫困户每户补助1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投入30万元,对建档立卡特困户家庭的在读高中生、职教生和大学生共230人实行镇级配套奖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程,投入30万元,用于开展大病救助、特困家庭救助、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投入400万元,推进危房改造,整治“三线三边”,完善城乡清扫保洁长效机制。

        木冲村交椅组地处天堂镇西陲,山路狭窄,交通极为不便。该组王传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两个孩子读书,经济负担较重。2014年,在镇、村支持下,他办起了养猪场,开始了创业之路。今年上半年,镇里实施道路“三化工程”,对交椅至汪榜的3公里水泥路进行拓宽,并安装了路灯,有效改变了当地交通状况。“自从家门口这条路畅通后,客户都是上门来买猪,方便多了,价格也比以前高。”王传阳笑着对记者说。

        六大产业强化造血功能

        新房屋顶上光伏电站熠熠生辉,屋后山坡上土鸡漫步,门前新建茶园一片苍翠……去年以来,城东社区双峰组贫困户姜闯关在镇、村大力支持下,建起了家庭光伏电站,新发展了3亩茶园,散养了1000多只土鸡。“妻子在家养养鸡、照看光伏电站,我到城里做工,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目前已经顺利脱贫。”说起家里的变化,姜闯关满脸的幸福。

        天堂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3户,贫困人口3369人。“通过采取各项精准扶贫脱贫措施,2015年我镇已有459户1686名贫困人口光荣脱贫。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我镇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因地制宜,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劳务、旅游、电商、光伏等‘六大产业’,聚力帮助贫困户提升造血功能。”天堂镇镇长刘文祥对记者说。

        在种养殖业发展上,该镇充分发挥产业启动资金和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按照蔬菜、桑叶、茶叶、药材等不同品种,每亩分别给予150元、400元、500元、500元的补助;鼓励能人大户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能人大户进行奖补,同时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对贫困户予以奖励。对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根据养殖规模和出栏量分别予以补助。投入30万元实施劳务扶贫,开展技能培训2000人次,解决100名贫困人口的劳动就业问题。对安排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一年以上的用工单位,按人均1000元的标准给予用工单位奖励。投入2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对开办“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并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经营主体,在安排贫困户家庭成员2人以上就业并达到1年以上的前提下,按照三星级1万元、四星级2万元、五星级3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贫困户给予奖励,对贫困户开办网店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分别按照每户2000元、3000元、5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发展光伏产业,在石桥等4个村各建设100KW的光伏电站一座,345户贫困户建设3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

        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中之重。天堂镇利用地处县城的优势,创新探索居家就业扶贫的新路子。镇村干部积极联系县劳动就业局,了解相关扶贫政策,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补助政策,鼓励贫困户将居家和就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居家就业脱贫工作。

        石桥村山边组贫困户王素贞是享受居家就业扶贫政策的对象。记者来到王素贞家,看到她正在一堆五金装饰链前忙活着。“平常有闲余时间,就从泓岳生态有限公司领取材料回来加工,一个月能增加600元收入。村里有不少像我这样在家做事的,既照看了家又能挣到钱。”王素贞如是说。

        “石桥村的居家就业扶贫做法很好,我们将在全镇进行宣传推广,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对接联系,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居家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天堂镇纪委书记聂晗之说。

        风采展示】

        王新来:吐尽青丝写忠诚

        ——追记中关镇沙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来

        担任村干30年,他始终不忘初心,以村为家为民服务;面对急难险重,他总是冲在前线,夙兴夜寐无怨无悔;利益诱惑面前,他牢记村干身份,坚守底线两袖清风;生命最后时刻,他一心想着工作,耽误了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他叫王新来,中关镇沙村村党支部书记。在30年村官生涯中,他就像一只吐尽青丝的春蚕,用生命践行着“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本色。

        2016年10月10日,王新来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岗位和事业。噩耗传来,全村群众、乡村干部,曾在中关工作过的许多同志纷纷赶来,含泪送别这位一心为民的好支书。追悼会上,“一生大好人,做有良心事,尽忠尽力尽情;30年村官,讲过日子话,为党为村为民”的挽联,高度概括了王新来尽忠党和人民的一生。在沙村广大干群心中,他们爱戴的王新来书记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他把“公家事”看得比命重要

          “胸口痛,痛了好几天。”“这回要住院,村里的事要耽误了。”10月10日下午,在县医院急诊室里,王新来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对医生说的,一句是对妻子崔转云说的。回忆起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两句话,崔转云又一次泪流满面。丈夫胸口痛了好几天,她也是到医院时才知道。“只要能扛得住,他是不会跟人说的,连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例外。他不和我们说,就是不想耽误村里的事。”崔转云哽咽地告诉记者。

          上午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开脱贫攻坚会议,中午还在协调农网改造工程施工环境,可到下午他就永远离开了大家。对王新来的突然去世,沙村村“两委”成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几天,大家都和王新来书记在一起工作,不管是到组里走访解决问题,还是在村部召开会议,大家都没发现他身体不舒服,就连皱眉头都看不出来。9月下旬以来,村里的事情很多,脱贫攻坚回头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网改造工程、森林防火、村部建设等等,都需要他这个村里的领头人来牵头安排、处置。明知道身体有病,可他却一直硬撑着。

          “我那天要是第一时间就送王书记去医院,或许情况会好一些,我们对他的关心不够……”回忆起当天的事,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和焰心里很不好受。10日下午2点,刘和焰接到王新来电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让他去阳边组协调畅通工程路基。10分钟后,刘和焰开车来到村部,见到了正在路边等车的王新来。“王书记看到我就让我赶紧去解决问题,说他约的车过一会就到。可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其实还等了将近半小时。几位村干都有车,可他却没向任何一个人提要求。他怕影响了大家手头的工作,可他自己却不知道错过了抢救生命的最佳时刻。”刘和焰噙着眼泪说。

          心里时刻装着工作,尽管胸口的痛楚越来越厉害,可他在临上车时还不忘交待值班人员要去察看村部装修工程质量,锁好村部大门。上车后,王新来再也忍受不住疼痛,只能趴在妻子腿上。到了县医院急诊科,他就再也站不住了。“在我印象中,父亲只进过两回医院,除了这次,就只有去年住过一次院,当时也是腰疼得都伸不直了。他把公家的事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除非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丢下手头工作的。”说起父亲,王新来的儿子王魁十分悲伤,也很激动。

        修高速期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爸,您都六天没回家了,雨也停了,回家好好休息下吧。”“雨还在一直下,山体土壤都饱和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险情,怎么能回去?”这是今年一次防汛值班的深夜,王魁在村部与王新来的一段对话。王新来家距村部不足500米,王魁介绍,无论是防汛防火,还是有其他紧急事务,父亲都坚守在村部和一线,从未因为路近而偷懒懈怠。“我劝过他好多次,让他放一放,下一届别干了,可村民们就是信任他,选上后他又继续卖力地干。”妻子崔转云说道,特别是岳武高速沙村段开工建设以来,王新来三年多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岳武高速在中关镇境内全长8.2公里,途径秋千、沙村2个村,主干线征地530.52亩,临时用地147.26亩,涉及32个村民组327户1150人,其中6.8公里路线和大部分拆迁户在沙村境内。2012年7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王新来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除了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环境协调的重点工作外,还有改水、改电、改路、杆线迁移等等问题,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关系工程建设进度,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王新来不敢懈怠,他亲力亲为,起早歇晚地干。白天围着工地转,晚上在村部或家里接待反映情况的群众,通常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睡。往往天还没亮,他又出了门。

        “那三年,王书记每天工作都超过了16个小时。为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村里制定了责任包干制度,王书记除了总负责外,还带头领了16户的拆迁任务。除了征地拆迁,面对急难险重,他更是冲在前线。”沙村村村主任刘磊回忆说。

        2013年汛期的一个夜晚,连续作战10多个小时的王新来披着雨衣躺在村部沙发上休息。叮叮叮……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了他,“王书记,840涵洞边坡垮塌了,沙石冲下来堵塞了河道。”“垮塌处下方有10多户民房,非常危险,得赶紧组织人员排险,疏散附近群众。”凭着对险段情况的精准掌握,王新来在简单布置后,迅速出门赶往现场。

        “快起床,山要塌方了!王书记和我们分头挨家敲门,在较短时间内安全转移了所有群众。雨越下越大,泥石流逐渐形成,河道、农田瞬间被淹没,周边房屋岌岌可危。万一转移不及时,后果可不堪设想。”刘磊回忆说,“夜深了,王书记安排我们回去休息,他在现场与工程队一道指挥抢险,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才回到村部。”回忆王新来面对急难险重,刘磊几度说不出话。

        在王新来和当地干群的努力下,高速路工程顺利推进,沙村境内的岳武高速2标段主干线在2013年10月完工,在全县10个标段中启动拆迁最快、建设速度最快,工程质量达标,无一例安全事故。2013年7月,全省高速路建设现场会在沙村召开,王新来一班人的努力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修高速前体重160斤,三年瘦了30多斤,身体也越来越差,可他总是硬撑着,没完没了的忙。”说起丈夫在高速路施工期间的辛苦,崔转云低头垂泪。

        “我是村书记不能带头包工程”

        30年在村任职,王新来立场鲜明,遇到矛盾决不退缩,面对诱惑从不伸手。2013年,有关人员找到他,让他承包高速路一处弃土场的挡方工程。当时王新来书记、主任一肩挑,可谓是当地的“第一人”。他要承包工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可他一口就回绝了:“我是村书记,不能带头包工程!”后来有人告诉他,原本要包给他的这个工程纯利润近10万元。听到这个消息,王新来不置可否地笑了。

        是王新来不差钱,还是另有赚钱渠道?都不是。当了一辈子村官的他,不但没有一分钱积蓄,还欠有不少外债。每月微薄的工资,是这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日夜操劳公家的事,他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赚外快。新来书记的家庭条件,比村里一般群众还要差。这是村里干部群众一致的看法。与周边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相比,王新来家的房子显得异常破旧。父母亲年迈体衰,妻子身体不好,儿子大学毕业后还没有固定工作。急需用钱的他,一推就是一笔10万元的“生意”。这种大方和淡定,源自于他一直以来的坚守——对不合规的收入,他一分钱都不要。

        “对自己要求近乎严苛,对群众却异常大方。王新来当村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沙村村包点干部、中关镇党委副书记查伟民介绍。自2012年岳武高速动工兴建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群众来家里反映情况或要求解决问题。对这些群众,王新来除了耐心听取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再就是要求妻子要有酒有菜热情招待。饭也吃了,事儿也解决了,乡亲们多是尽兴而归。王新来做人做事,就是如此舍得。

        舍了小家,王新来没有苦大家。他把青春、热血和生命都奉献给了村里。从2004年并村担任临管会负责人开始,他就是全村2800多名群众的大家长。曾经的沙村积贫积弱,满眼都是土坯房、土路,群众守着青山绿水致富无门。王新来积极争取修通了从乡到村、从村到组的一条条水泥路,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茶桑的同时,新发展油茶、瓜蒌等产业,不断开拓致富新门路。如今的沙村大变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红顶白墙。“高速路在沙村预留了出口,目前我们正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下一步要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这些美好蓝图都将变成现实,可惜新来书记再也看不到了!”沙村村主任刘磊含着热泪告诉记者。

        媒体聚焦

        安徽岳西“容错纠错”护航脱贫攻坚

        近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安徽省岳西县围绕脱贫攻坚,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把协同发展中因探索创新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违纪违法区别开来,为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保驾护航,调动干部的自觉性、创造性。

        对存在过错或失误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纪检监察建议书、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推动问题整改。2016年,该县在查清事实基础上,为90余名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支持和保护了一批勇于在脱贫攻坚中改革创新、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留给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空间。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9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