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47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12月12日

【工作动态】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12月8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岳西县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岳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加压、再推进。市委书记魏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刘大群主持会议,市领导宋圣军、华克思、胡红兵、周东明出席。岳西县领导江春生、徐昭、程谦、储耀华、方志国出席会议或陪同参观。
魏晓明要求,全市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要集中一周时间开展大走访,对列入今年脱贫计划的贫困户,要一户不漏全覆盖。走访中要做到“四看”:看政策宣传是否到位,看帮扶措施是否落实,看脱贫成效是否显现,看群众有哪些意见建议。
魏晓明强调,要进一步聚焦精准,既抓好当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又着眼长远,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要着力抓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产业、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难题,抓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抓乡风文明建设、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好地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魏晓明强调,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村“两委”要坚持实干、敢干、公道,第一书记要强班子、编规划、抓项目、扶企业、落政策、育新风,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大力支持本地能人,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要创造良好环境,帮助有志于农村建设发展的回乡青年健康成长、建功立业。要加强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魏晓明最后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认真落实责任,奋发有为干好工作。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开展模拟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位。要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鼓励干部干事创业。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严格执纪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刘大群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推进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力抓好补缺补差,切实加强督查调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当天上午,参加会议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分成两组,分别到岳西县冶溪镇、头陀镇实地考察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和各县市区在会上作表态发言。
魏晓明深入菖蒲镇毛畈村住村走访
12月7日至8日,市委书记魏晓明轻车简从,深入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住村走访,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与山区百姓同吃同住,向干部群众问计问策,共商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之路。
位于岳西县西南边陲的菖蒲镇毛畈村,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不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376户14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429人。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了解脱贫攻坚在基层实践的真实效果。7日一早,魏晓明来到毛畈村,刚进村,崭新的村部办公楼、宽敞的农民文化乐园、平坦的村组水泥路立即映入眼帘。2014年以来,该村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今年可望实现脱贫目标。
扶贫政策在基层知晓度怎样、贫困户脱贫效果如何、老乡们还有哪些诉求?魏晓明用整整一天时间,先后到王屋组、姚屋组、后屋组、杨屋组、严屋组五个村民组,入户走访11户人家,实地察民情、看发展、问冷暖、谋良策,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在山区农村,因病致贫是制约贫困户摘帽的最大难题,如何落实相应扶贫政策,帮助大家改善生活,魏晓明对此非常关心。他来到左淑媛、甘枝兰家中,详细了解因病治疗、费用报销等情况,宣传刚刚出台的“351”政策,并与当地干部商议如何用好新政,把健康脱贫工程、兜底包保政策等落到实处。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山区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有效途径。今年,因水灾倒损房屋的王六旺等7户贫困户被集中安置到易地扶贫搬迁点。看到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点工程接近尾声,再有10多天群众就能搬进新居,魏晓明非常高兴,嘱咐当地干部要抓紧进度,确保质量,让群众早日搬入新居。魏晓明还给帮扶对象王六旺等人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亲切地告诉他:“有什么困难直接联系我!”来到贫困户王方超、王巧玲家,听说他们有发展农村电商的愿望并已经起步,但是在技术和销售方面还有困难,魏晓明立即拨打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电话,请他们尽快安排专业人员下乡对接指导,帮助搭建电商平台,把山里土特产销售出去,帮助群众实现增收。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发家致富、全面小康才是大家奋斗的目标。在刚刚脱贫的杨严胜、王程节家,魏晓明翻看脱贫光荣证,关切询问他们家里境况,得知在村里帮助下,两家改良优质茶园、发展光伏发电,收入达到近4万元,魏晓明对他们依靠勤劳脱贫表示赞赏,鼓励他们要继续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他还叮嘱镇村干部,对已脱贫户仍要落实包保责任,巩固脱贫效果,确保帮扶政策不变,防止返贫现象发生。脱贫示范户林联平通过发展特色养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魏晓明对他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十分欣赏,鼓励他再接再厉,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走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之路。
走访中,毛畈村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给魏晓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真听取老党员方传鹏等人对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想法和建议。得知大家都对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寄予极大期望,但在运营模式方面缺乏经验,魏晓明立即联系市旅游局,要求他们实地调研指导,主动出谋划策,协助村里探索走生态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魏晓明还来到毛畈村新建的村部、农民文化乐园,察看为民服务、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并与大学生村官亲切交谈,询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扎根农村、建功立业。上任两年多的村支部书记姚有志,凭着多年在外创业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带动家乡贫困户脱贫致富,魏晓明对他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回乡挑起村带头人的重担给予高度评价。他还叮嘱市委办公室下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王振华,以群众的支持拥护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去。
当天晚上,魏晓明在毛畈村村部主持召开座谈会,与村“两委”委员、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们面对面交流,听取基层民情民意,征询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秘书长宋圣军参加会议。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魏晓明对毛畈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短短两年,毛畈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建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魏晓明指出,村里要循着既定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转变发展理念,开拓思维视野,提升实战能力,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养等产业。要高度重视脱贫之后的工作,在防止返贫上下功夫,争创全市示范典型。要在富民强村的同时,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新风正气,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变化。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多采取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方式,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村两委班子要坚持实干、敢干、公道,多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按规律办事。
8日上午,魏晓明在菖蒲镇召开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座谈会,听取岳西县委和部分县直部门、乡镇村党组织书记、村第一书记、企业家、青年创业者、农村致富带头人代表等发言。市领导宋圣军、胡红兵、周东明参加会议。
座谈中,魏晓明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时插话,围绕基层党建、光伏脱贫、产业脱贫、精准帮扶等话题,与大家深入交流探讨。魏晓明指出,近年来,岳西县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压实工作责任、夯实基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抓党建促脱贫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
魏晓明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善于用好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光伏等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要积极倡导自力更生,引导广大贫困群众不等不靠、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要善用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活力。要积极研究采取“师带徒”等方式,促进回乡大学生等创新创业人才健康成长,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强。要进一步理清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职责定位,建立健全培训、激励、问责等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宋圣军到菖蒲镇水畈村住村走访
12月7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圣军到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住村走访调研。市委办、菖蒲镇负责同志陪同。
宋圣军一行先后走访慰问了水畈村个体经营户吴卫平、致富带头人王泽江、低保户吴卫兵、离任老村干王英杰、脱贫户王七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到一处,宋圣军都认真和群众交谈,问冷暖、话脱贫,帮助群众想脱贫对策,共话发展篇章。宋圣军指出,水畈村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村“两委”班子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早日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茶叶是水畈村的传统产业,宋圣军一行来到水畈生态茶园,察看了茶叶长势,当得知水畈村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引进种植了300亩梨子,宋圣军十分高兴,积极鼓励村“两委”班子要团结协作,大胆尝试,早日让特色产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随后,宋圣军参观考察了水畈村“红军洞”和旅游接待中心。宋圣军指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牢记使命,继承先辈遗志,讲看齐、见行动,争当经得起考验的党员领导干部。
【典型做法】
岳西县:“四大路径”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安庆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扶、建、救、保”四大路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五大计划”。脱贫攻坚全省率先的岳西县借助光伏扶贫项目以及自身优势资源,在脱贫攻坚战上打出了特色。
依靠光伏扶贫项目 让贫困村民实现阳光收入
来到岳西石关乡龙潭姚畈中心村,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看着路旁一栋栋小洋楼,明显感受到这里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2014年底,岳西县被列为安徽省五个国家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根据光伏扶贫规划,岳西拟用4年时间建成22000户3千瓦的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182个行政村每村建成100千瓦以上的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
姚畈中心村就有这么一座光伏电站。它是由龙潭村、石关村共同组建,占地15亩,2016年8月动工建设,9月装机完工,10月并网发电。总装机441千瓦,年均产生的经济效益约5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6万元,贫困户47户,户均增收约3500元。
光伏电站的建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贫困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石关乡党委副书记胡通介绍,电站所在地之前因为开设窑厂破坏了耕作层一直荒着,现在变废为宝,建成现在的有着150块光伏电板的电站。“今天就发了1000多度电。通过这种集中式发电,集中维护,既提高上网发电效率,又保护了贫困户的收益。”
“家里无劳动能力者、无资源、无稳定收入的困难户将优先享有光伏发电。”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表示,“购买这样的发电设备,农民只需拿8千元。也可以申请政府贴的小额贷。发电所得收入只需一部分用于还贷即可。”
姚畈中心村村民李和云家里种了4亩多茭白,除了茭白的收益外,光伏发电能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每年增收3000多元。
孙子患有脑瘤,所需花费较大,李和云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不需要自己出钱购买光伏电板,借着银行的钱发电挣钱了再还,不到3年就可以还清。”李和云说。
据悉,该光伏扶贫项目首创PPP模式运作,实现行政村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至2016年底,182个行政村、9000户贫困户实现“阳光收入”。
主打高山蔬菜产业 走脱贫致富之路
在石关乡大桥小垅中心村,45岁的王海红与丈夫一起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曾经,因为两个小孩上学,家中的老人需要照顾,日子很是艰辛。如今,他们盖起了一栋二层楼房,还开了农家乐。
“种了4亩的茭白,每年收入2-3万元,农家乐一年大概能带来1万元的收益。”王海红坦言道,“如今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在她家院子里,水泥地上晒着茯苓,一旁还有光伏发电板。发电所带来的收益约为每年2000元。
原本是贫困户的王海红一家在政府政策的帮扶以及自身的辛勤劳动下,终于在去年摘掉了头上那顶贫困帽子。
据介绍,高山蔬菜是石关乡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现在,全乡高山蔬菜面积2.4万亩,其中以茭白为主的水生菜1.2万亩,以四季豆、豇豆、辣椒为主的旱地菜1.2万亩,总产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600万元。2015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8180元。胡通表示,今年全乡人均纯收入预计能达到8800元。
石关高山茭白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除销往周边各大城市外,明年还有望直供香港市场”胡通表示。
村民余金国之前在外打工,得知家乡正在搞发展。便于2005年回乡引进高山蔬菜品种试种,结果很成功。如今,他已经是安徽国红生态农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一家种茭白每年收入几万元很轻松,相对于过去种水稻而言,收入翻了十倍。”余金国表示,“农户只管种,销售的事不需要操心。我们会统一收购、包装、出售。一亩茭白每年收益为5000多元,相对于之前的散户,收益增加1000元左右。”
目前,该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公司与合作社负责新品种的培育,农户则负责种植。合作社现有农户200多户,种植面积达上千亩。
据悉,目前全乡已实现脱贫的424户和2016年拟脱贫的近500户农户中,80%以上均通过发展高山蔬菜获得稳定收入成功脱贫,商山蔬菜产业已经成为石关乡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开展三包三帮行动 脱贫不再是难事
“2017年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体目标。”岳西县长江春生告诉记者。
具体如何开展脱贫工作呢?江春生介绍,围绕“户脱贫”,开展“三包”和“三帮”行动。“三包”就是“县干包乡镇、单位和企业包村、干部包户”,不脱贫不脱钩。“三帮”就是帮产业落地、帮资金落地、帮技术落地。
其中,帮产业落地主要通过茶叶、蚕桑、高山蔬菜、养殖、中药、劳务、电商、构树、旅游、光伏等十大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帮资金落地就是通过群众自筹、互助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财政奖补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来源。帮技术落地主要通过就业培训、技术指导服务,让贫困户增长技术就业的门路,提高致富本领。
围绕“村出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支持村级发展特色产业。2015-2016年,通过财政贴息、扶贫贷款等方式,让全县182个村都建成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仅此一项,就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江春生说道。
围绕“县摘帽”,做大做强生态健康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岳西传统产业,目前有106家企业,2015年的产值已经达到74亿元,利税1.25亿元,带动了400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岳西县计划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安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