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工作简报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6期

        作者:岳攻办  来源:  时间:2016-12-21 15:55:58  查看: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46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12月5日

        【工作动态】

        《岳西扶贫政策“百事通”》成功编印

        为加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脱贫攻坚政策,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历时一个多月,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牵头编印的《岳西扶贫政策“百事通”》于日前陆续分发到乡镇和帮扶单位,省、市、县、乡、村7000多名帮扶干部人手一册,以更好地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准确可靠、有据可依、通俗易懂的原则,《岳西扶贫政策“百事通”》涵盖了近年来中央、省、市和县级各项涉农政策,分设省“1+20”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县级层面实施的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基础性政策问答三大部分。

        《岳西扶贫政策“百事通”》集扶贫宣传、政策解读、操作流程等功能为一体,让帮扶干部一看即会,掌握脱贫政策、帮扶渠道和具体措施;让普通群众一看即懂,知晓自己符合什么政策,具体怎么申报,以真正达到惠及民生、服务群众的目的。

        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向帮扶对象“一对一”的宣传,可以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知晓率和帮扶工作满意度,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风采展示】

        “双包”工作“在路上”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事关贫困户、贫困村能否顺利脱贫、出列,事关岳西县能否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县卫计委和由县卫计委负责包保帮扶的和平乡和平村、太阳村,采访“双包”工作开展情况。

        和平村距县城29公里,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382户,1402人,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贫困户142户,478人。太阳村距县城35公里,全村共21个村民组,440户,1463人,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贫困户162户,495人。两村在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都在30%以上,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的村。

        “卫计委是在用真心、真情帮扶,为我们村办了多年想办的大事。”太阳村书记彭洁说。

        “今年国庆节以前,到太阳村黄柏,雨天路泥泞,晴天尘飞扬。在县卫计委的支持下,国庆期间,这条道路得以通车,这是一条我们多年期盼、梦寐以求的路,真心感谢县卫计委,感谢扶贫工作队。”黄柏中心村畅通工程理事长、太阳村阳排组村民彭结平说。

        黄柏中心村畅通工程宽4米,长3.62公里,受益7个组537人,其中贫困户58户,路基及硬化总投资112万元。这条路的浇筑,凝聚了民心、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聚了正能量。

        “县卫计委2015年支持村发展资金20.3万元,2016年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金20.2万元,还提供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视机、空调等办公设备。”县卫计委选派干部、太阳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忠庆说。

        记者来到和平村卫生室,虽然地处偏远山村,却发现卫生室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处置室、档案室6室齐全,卫生室主任朱平峰正在为病人王业鑫测血压。聊天中得知王业鑫是一名高血压和高血糖引起的肾衰竭病人,王业鑫介绍:“我每个星期要到县城做两次透析,平时病情监测就在村卫生室做,很方便。”“我们村卫生室原来只有四间房子,县卫计委帮扶10万元,得以扩建成了现在6室齐全的标准化卫生室。”朱平峰说。

        “卫计委班子经常来村宣讲扶贫政策,为我们出谋划策,支持我村集体光伏电站建设资金10万元,支持村为民服务大厅建设资金14万元,支持村卫生室建设,支持成立专业合作社......”说起卫计委的帮扶,和平村书记叶宽怀如数家珍。

        县卫计委会议记录显示,在县卫计委系统会议上,委负责人就强调,要树立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脱贫攻坚统揽卫生计生工作,把脱贫攻坚工作做为履行社会职责、分内大事来做。明确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了“双包”责任,制定了奖惩措施。

        在卫计委向和平、太阳两村派出驻村扶贫干部后,委班子成员与驻村干部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卫计委和帮扶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讨,分别制定了扶贫工作“三年任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规划做到“五有”,“四精准”,即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干部,有扶贫台帐,有帮扶计划,有脱贫措施,有增收项目。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精准到组,产业精准到村到户。

        “现在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感谢‘好亲戚’林仁寅,没有他的倾力帮助,我们家不可能那么快摆脱困境。”和平乡和平村朱屋组焦冬梅满含感激的泪水说。

        焦冬梅说的“好亲戚”林仁寅,是县卫计委的干部,她的帮扶联系人。今年7月初,焦冬梅的丈夫意外去世,当时,大女儿读大四刚刚毕业,还没有工作,小女儿正读高一。主劳力的意外去世,母女三人觉得天塌了。林仁寅及时的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这个陷入困境家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首先他积极为孩子争取了助学贷款,现在焦冬梅的小女儿在汤池中学读高二,学习成绩优异,又与汤池中学联系寻求支持,说明了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使得焦冬梅顺利进入汤池中学食堂上班,吃住免费,每个月有一千多元工资,下了班还可以就近照顾小女儿生活起居,大女儿毕业后,又顺利地考取了岳西在编教师。如今,这个家庭的未来希望满满。

        “一开始我很绝望,如果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恐怕真的难以坚持下去。”和平乡太阳村太阳组彭菊香说。今年上半年,彭菊香的丈夫因为突发脑出血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大孩子上初三,小孩子才上三年级,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家庭的打击很大。

        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帮忙申请了紧急救助资金2万元。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县卫计委送去了400只鸡苗,又请人盖了鸡舍,购买了饲料。“朱书记还经常来我家了解情况,并联系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指导。有时候,看到我没有及时的喂养和打扫,立即上前帮忙。”彭菊香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朱书记就像是她家的亲人。“这批鸡苗成活了330只,已卖出了将近200只,收入6500元,两个孩子今年在校的生活费我不愁了。”

        来到和平村闻屋组67岁的贫困户闻声中家中,翻开扶贫手册,记者看到,帮扶项目和措施有,建3kw光伏电站一座;小额贷款7000元;易地扶贫搬迁建房50平方米;县卫计委提供鸡苗50只;茶园改造2亩;2016年财政奖补1958元。记录显示,县卫计委帮扶干部刘国华最低两个月走访一次,前后给了他发展资金900元。记者问闻声中:“您老认识刘国华吗?”“是我的帮扶干部呀,非常关心我呢,他一再叮嘱我,年纪大了,要多照顾好身体,建议我找一些轻活干,像养鸡、养蚕、发展茶叶呀。上次来时说他天冷了,下次来时带棉衣给我呢。”

        “有这么多的支持,我今年脱贫一定行!”在和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他家即将建成的新房前,闻声中高兴的说。

        彭承友提起卫计委干部的帮扶,赞不绝口。“岳西到我家有三十多公里山路,王宁芳不顾自己严重晕车,经常来我家走访,与我们探讨发展的路子,年初,给我家送了茶苗,有时来还带礼品,甚至给现金让我们买些生活用品。”“今年我妻子做手术,她帮忙联系医院,忙前忙后,家里的亲人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为落实好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县卫计委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每次走访前,都以问题为导向,对干部进行培训,明确访户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并以委文件形式明确要求,干部职工进村访户不要与乡、村干部联系,不得让他们陪同带路,不得让村干安排工作餐,以免干扰乡、村工作。出台了《干部包户制定脱贫攻坚考核细则》《县卫计委脱贫攻坚责任目标任务分解表》,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考核。委主任会议每月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针对贫困户缺乏一技之长情况,县卫计委与驻村工作队协调联系县科协、县农委,举办了雨露计划培训班、土鸡养殖技术培训班等,让贫困户掌握致富技能,增强发展能力。

        和平村叶庆学就是受益人之一。四十出头的叶庆学,谈起自己现在的养鸡产业很是自豪。谁曾想他曾因凑不齐两个孩子的学费、拿不出老人生病的医药费愁的几天睡不好觉。2014年,叶庆学因两个孩子读书、母亲年迈、家庭负担重,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叶庆学做临时水电工的收入维持。

        采访中了解到,叶庆学今年养了两批鸡,第一批3500只,卖了900只仔公鸡,收益2.7万元,目前存有母鸡1400只左右,约有700只母鸡在下蛋,每天能捡到鸡蛋400多枚。第二批养了3000只,现已长到1斤左右,马上就可以开始出售仔公鸡了。预计年底在存栏3000只母鸡的情况下,还可以纯赚4万余元。

        坐在叶庆学家屋前,他一项一项的向我们细数县卫计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对他的帮扶。2015年初,帮助其发展土鸡养殖产业。养鸡伊始,工作队邀请农技员来村培训,并专门为其讲解了土鸡养殖技术,详细介绍了鸡苗的防疫工作。考虑到叶庆学家发展土鸡养殖缺少资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珍回单位汇报后,县卫计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出资2万元帮助成立以叶庆学为理事长的岳西县香叶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带领其他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产业。当合作社养殖的第一批鸡苗出栏后,仍有部分仔公鸡找不到销路,驻村队长王珍立即为其联系了村帮扶企业安庆市皖源集团,在皖源集团来实地了解后,与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

        叶庆学告诉我们,现在合作社已经有社员28户了,“我自己生活好了,我也要带动我周边的贫困户共同改善生活,这样才能不负工作队对我的帮扶”。

        责任重如山,关怀暖如春。县卫计委一方面对扶贫工作严格要求,同时也不忘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怀。

        “单位对我们驻村干部的关心、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主要领导经常出面帮我们向有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连我在村住宿的地方都帮助协调解决,提供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将我们这些驻村扶贫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向县委组织部门报送,今年我已经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我们驻村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和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珍说。

        “和平村2014年脱贫31户,125人,2015年脱贫41户,160人,2016年经村民代表大会票决,脱贫63户173人。太阳村2014年脱贫28户106人,2015年脱贫47户172人,2016年经村民代表大会票决,脱贫87户,217人。两村基础设施改善明显,消除了D类危房,集体经济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目前正在申请贫困村出列。”和平乡扶贫专职副书记叶小号介绍。

        “县卫计委一直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强化‘双包’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以求得实效,致力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县卫计委主任柯照华说。

        【成果展示】

        岳西光伏“点亮”9000户贫困户生活

        11月30日下午,天气晴好,阳光充足,这样的天气对于岳西县石关乡龙潭姚畈中心村的贫困户们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因为自2005年起至今,村里共有47户贫困户家中都陆续安装了属于自己的光伏电站。

        跟随着当地村民们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姚畈中心村一处高地上。新建成的一座座有规模的光伏发电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占地15亩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村民们只需隔着一块小小的电脑显示屏,就可以看见自家的收入了。

        村民刘东红就是受益户之一,在这样晴好的天气里,她总是会满怀欣喜地去看看自家光伏电站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我们家是去年第一批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当时在自家房顶上安装了3千瓦光伏,今年3月份开始并网发电。截至今天,我们家已经发电2460千瓦时,按照每度电1元钱的收益,目前已经收益了2400多元,也算是为家里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刘东红告诉记者,购买这样的光伏设备,自己只需出2000元,剩余6000元可以申请小额贷款,等到并网发电之后,用部分发电的收益偿还贷款即可。

        据介绍,2014年岳西县被列为省第五个国家首批扶贫试点县之一。根据计划,拟用4年时间覆盖22000户农户、182个行政村。目前,已有9000户农户安装光伏成功发电,贫困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6万元以上。

        除了享受光伏电站的收益外,刘东红还在村里的指导下,将家里的农房装饰一新,办起了以住宿为主的农家乐。“自今年农家乐开张以来,陆续接待了十几名过来避暑的游客,获利五六千元。再加上种植高山茭白的收益,我们现在年收入至少有2万多元。还有丈夫外出务工的收入,我们家现在不仅脱贫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说起现在的生活,刘东红难掩喜悦之情。

        记者了解到,岳西县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因此高山茭白也是当地的特产之一。和刘东红一样,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了高山茭白。然而受零散、小规模等因素制约,农民很难依靠农业增收。对此,岳西县将农业产业化作为破题关键,实施了“一村一品”、“两品三化”等政策。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茭白,99%的农户参与种植。”据石关乡党委副书记胡通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破了过去传统茭白种植的发展瓶颈。

        “我们为村民提供和培育新品种,并且帮他们分担风险,将200多家农户的茭白统一收购,用冻库储鲜,再统一销售出去,为村民种植解决后顾之忧。”该乡合作社负责人余金国告诉记者。

        近年来,岳西县大力实施发展农业,优先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优质茶、传统桑、高山菜、生态药、有机猪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0多亿元,其中特色农业总产值20余亿元。“我们还有49744人未脱贫,我们单位和企业包到村,所有党员、干部包到户,主要是帮产业落地、政策落地、技术落地,通过正向激励、反面刺激,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利用两年时间,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岳西县县长江春生说。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7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