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50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1月5日

【经验做法】
岳西:在青山绿水间脱贫致富
岳西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行动”,打出脱贫致富组合拳,依托“光伏+”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打破区域壁垒,打造“候鸟”旅居养生基地,奋力开拓经济发展、生态改善、贫困户增收的绿色脱贫之路,努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在青山绿水间脱贫致富。
“光伏+”成精准脱贫新模式
12月2日,走进岳西县石关乡龙潭村,新建的光伏发电站让人眼前一亮:占地15亩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作为该村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这座光伏发电站成为村里农户脱贫的新法宝。
村民刘东红家就是受益户之一。“去年家里房顶上安装了3千瓦光伏发电装置,今年3月份开始并网发电,目前共收益2400多元,为家里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刘东红笑着说。购买光伏发电设备,农户只需出8000元,也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只需一部分发电所得收入还贷即可。
岳西县计划用4年时间,实现光伏发电项目覆盖22000户贫困户、182个行政村。目前,已有9000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成功发电,这些贫困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182个行政村实现光伏发电项目全覆盖。
特色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
岳西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孕育出了茭白、茶叶、猕猴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然而受零散、小规模等因素制约,农民很难增收。对此,岳西将农业产业化作为破题关键,实施了“一村一品”“两品三化”等政策。
茭白是岳西的传统农作物,但传统的茭白种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近几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破了发展瓶颈。
“我们为村民提供和培育新品种,并且帮他们分担风险,将200多户农户的茭白统一收购,用冻库储存保鲜,再统一销售出去,为村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岳西县国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金国告诉记者。 岳西县石关乡东冲村村民徐江庭家有一套茶叶流水线,有从杀青、理条、烘干到分拣、提香等一整套加工工序。“这套机械是前年买的,一共8万块,政府补贴了3万多。有了它,我每年能卖出3000斤茶叶,收入有10多万。这是以前手工做茶时不敢想的。”徐江庭说。
岳西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优质茶、传统桑、高山菜、生态药、有机猪等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2015年,岳西县实现农业总产值超30亿元,其中特色农业总产值20多亿元。
岳西县长江春生介绍,岳西县开展帮产业落地、帮资金落地、帮技术落地“三帮”行动,通过茶叶、蚕桑、高山蔬菜、养殖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群众自筹、互助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财政奖补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通过就业培训、技术指导服务,让贫困户增长技术就业的门路,提高致富本领。
生态旅游成发展新引擎
以民宿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在岳西方兴未艾,也是岳西县大力培育和扶持的新经济新业态,并逐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村民朱帮霞家的“驿站”生意红火。朱帮霞家曾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两年前,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夫妻俩把家里的房子装饰一新,办起了以住宿为主的农家乐。
“夏天来避暑,冬天来看雪,经常有游客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朱帮霞说。鹞落坪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游客。朱帮霞家很快富了起来,目前“驿站”年营业额有30多万元。
岳西县还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农村的空置房屋利用起来,打造“候鸟”旅居养生基地。得益于这条路子,石关乡石关村贫困户李翼送也筹划着将自家的房子装修装修开一家客栈。李翼送告诉记者,他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脱贫。
“候鸟”旅居养生基地,通过打造慢生活旅居养老的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周到、贴心的养老服务。今年,“候鸟”旅居养生基地游客已达2000多人次。
【风采展示】
江淮汽车初心不改,真情帮扶岳西廿载
“制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这是江淮汽车的企业愿景,也是每一个江淮人坚定不移的追求。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的一个“公民”。作为安徽汽车企业的领头羊,江淮汽车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积极履行对社会责任的承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大国企的责任 小企业的靠山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从1996年至今20年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始终把帮扶岳西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重大政治使命,江淮汽车总质量师李德斌说:“岳西是革命老区,关心老区人民经济的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是我们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江淮汽车的发展,我们同步帮扶岳西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向前进步,不断增进岳西人民的福祉。”
岳西是国家级贫困县,缺少工业支柱产业,1996年,江淮汽车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开始帮扶岳西,“给钱给物不如扶产业”,江淮汽车这一产业扶贫政策一实行就是20年。当年,岳西有家叫青松工具的小企业成为首个受益者,被江淮汽车纳入配套供应商。有了“靠山”的青松工具公司扶摇直上,从一个资产不到300万元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资产1.1亿元的规模企业,年均向江淮汽车供货达7000万元以上。
大技术扶持 助企业快速发展
在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二工厂,江山机械公司生产的脚踏板正在被内饰一班的工人安装到汽车里,内饰一班班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部分岳西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高、品质好,像江山机械公司生产的脚踏板,天堂唯高的方向盘等,也体现了岳西汽配企业肯钻研、愿吃苦的精神。”
岳西天堂唯高2015年进入江淮汽车配套服务体系,为江淮汽车生产方向盘等产品,初始阶段,天堂唯高生产的方向盘在调试过程中,摩擦声音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淮汽车派出专家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难题,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天堂唯高每次送产品进江淮汽车,江淮汽车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试装,只要产品合格以后,立即达成批量生产的协议,短短一年内,江淮汽车的技术援助支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与天堂唯高同样得到技术支持的汽配企业还有安徽江山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原来主产车用铝合金脚踏板,效益一直不错。但从2008年开始,随着商用车轻量化节能技术的运用,必须将铝合金产品迅速切换成以PP新型材料注塑的塑料总成件。这种市场需求的骤变,一下子把企业推向频临倒闭的边缘。关键时刻,江淮汽车派出专家和管理团队,现场指导江山机械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改造,并为技术改造提供融资担保,使得企业转危为安、顺势发展。
据了解,江淮汽车集结工程师、技术人员对岳西各汽配企业进行升级帮扶。20年来,共为岳西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汽配生产技术近200项,指导岳西汽配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近80个。并邀各企业技术人员到江淮汽车参观,接受技术培训达千余次,从整体上提高了岳西汽配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年倾力支持 加速老区脱贫致富
20年来,江淮汽车倾力支持老区发展,培育了岳西的汽配企业群,目前,全县共有汽配企业106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拥有各类加工设备近3000台套,生产线、装配线近100条,形成了机械加工类、橡塑及聚氨酯类、汽车电子类三大门类上千种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力,产品除配套江淮汽车本身外,还配套德国大众、奇瑞、比亚迪、吉利、一汽、长城、东风柳汽、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众多汽配企业聚集的莲云乡被认定为“省级汽配产业集群专业镇”。
汽配企业迅速发展,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了岳西财力持续增长。2015年,岳西汽配行业实现总产值74亿元,税收1.2亿元;2016年,仅汽配企业解决就业近9000人,年发放工资可达2.5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8000户2.5万人脱贫。
“坚决扛起帮助岳西脱贫致富的责任,做到岳西不脱贫,我们不脱钩,就是脱贫了,我们也不脱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江淮汽车作为主体企业,如何进一步帮助岳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帮助岳西人脱贫致富,李德斌说,今后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帮助岳西提升产品的品质;在配套的品种上,适时增加岳西的配套份额,将会给岳西人民带来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典型做法】
岳西县实施产业扶贫 “三招”敲开致富门
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地势险峻、山势陡峭。过去很多年里,脱贫一直是村里的头等大事。在扶贫工作开展初期,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7户907人,经过两年的脱贫发展,现在这里山青水绿民安泰,目前全村已精准脱贫229户815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提高至20万元以上。
惊人的变化来自帮扶单位安徽省委办公厅采取的“一户一策”扶贫模式。安徽省委办公厅选派干部、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逢春介绍:“光伏扶贫、红心猕猴桃种植和生态养殖‘三个全覆盖’扶贫模式,保证梓树村扶贫路上所有的贫困户一个不落,每户一年有7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世代生存在这里的村民,他们从没想到,以前阻隔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小山沟,现在会成为他们致富的沃土。郭逢春介绍,工作队在这里调研时,发现山里有野生猕猴桃出现,经过多方论证,他们认为可以引导村民栽种红心猕猴桃致富。
今年,村里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新建红心猕猴桃基地290亩,其中贫困户160户160亩,大户承包130亩。扶贫工作队还多方联系,将中石化扶持到户红心猕猴桃奖补资金5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户均占股1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因此受益。
由于种植红心猕猴桃需要精细的技术培育,郭逢春他们就积极联系专家,为村民们做技术辅导,预计3年后户均增收10000元。而在红心猕猴桃种植上,贫困户除了可以从流转的土地上获取300元/年的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里打工,也可以实现增收。
黑猪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优良品种猪,这几年,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陆续有人靠养殖黑猪发家致富。但猪仔的价格也相对昂贵,梓树村的贫困户有心养猪,却苦于无力支付猪仔费用。
郭逢春在贫困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后,积极联系安徽省委办公厅,制定了“帮扶干部+基地+贫困户”模式,以帮扶干部向贫困户赠书猪仔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黑猪养殖。2015年引领105户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395头,赠送猪仔105头,户均增收2000元。2016年引领100户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225头,赠送猪仔110头,户均增收2000元。
郭逢春介绍,除了养殖黑猪,梓树村还采取“以购代捐”的形式,引导5户贫困户养殖土鸡1万余只,年增收100万元;采用“投羊还羔、滚动发展”的方式,帮扶5户贫困户发展湖羊养殖产业,丰富了生态养殖帮扶。
此外,工作队还为梓树村170户贫困户建立了3KW分布式到户光伏电站,并且积极协调线路改造、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工作,已全部并网发电,确保户均年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已累计发电21万度,村集体增收21万元。
项启发是梓树村的贫困户,今年65岁的他和妻子靠种田维持生活,贫困的日子在去年有了起色。先是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赠送了项启发一头黑猪仔,圆了老人的养猪梦,除此之外,他还入股了红心猕猴桃基地,并在基地务工。项启发说今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他给记者算了一下,今年他养了2头黑猪,加上务工收入和帮扶的茶叶种植、土地流转等项目收入,今年大概能有17000余元的收入。老人说:“将来还有红心猕猴桃的收成,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没有项目和资金,扶贫工作一切都是空谈。“在扶贫工作中,梓树村积极利用本村资源,向外争取资金投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不仅让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改观,还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郭逢春说。 (人民网胡磊)
火了乡村游乐了贫困户
“通过在景区务工,发展农家乐,卖土特产品,我家日子蒸蒸日上。 ” ——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贫困户刘学虎
“针对类似刘学虎这样的家庭,将通过小额信贷解决他们资金短缺的问题。 ”——岳西县黄尾镇党委副书记金秋实
在大别山腹地,有一道“彩虹”为贫困户架起了“脱贫桥”,这就是岳西县黄尾镇彩虹瀑布景区。
“通过在景区务工,发展农家乐,卖土特产品,我家日子蒸蒸日上。 ”黄尾镇黄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学虎高兴地对记者说。
现年41岁的刘学虎,家中6口人,大女儿和两个双胞胎小女儿正在读中学,家庭经济拮据。刘学虎说,好在彩虹瀑布景区名气逐渐大了后,开农家乐让他看到了脱贫希望。
“旅游扶贫带动农户多,能够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有可持续性,脱贫效果好。
”岳西县旅游局局长王传新介绍,旅游扶贫是岳西县重要的扶贫工程之一,实施安排就业带动一批、劳务用工带动一批、销售农副产品带动一批、土地山场流转分红带动一批、发展农家乐带动一批“五个一批”措施,今年要脱贫8600人。为支持旅游扶贫发展,该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对新评定的安徽省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农家乐,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新评定的“岳西人家”农家乐示范户,奖励1万元。对贫困户的乡村旅游创建奖励额度上浮20%。
去年以来,黄尾镇政府号召彩虹瀑布景区周边开农家乐,像刘学虎这样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
“我把自家房子装修后开了农家乐,由于设施不全,只在‘五一’和国庆节等旅游旺季接待客人,其他时间客人很少来。”刘学虎说,建房还有一些外债,特别是3个孩子在读书,家里拿不出钱对农家乐进行改造。
“针对类似刘学虎这样的家庭,将通过小额信贷解决他们资金短缺的问题,提升农家乐的品质,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效果。”黄尾镇党委副书记金秋实表示。目前刘学虎申请到了小额信贷3.8万元,正准备对农家乐进行改造提升,拟安装空调,改造2个标准间,这样可以有一个较好的接待条件,增加旅游收入。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