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58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3月8日

【工作动态】
“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现场调度会召开
3月6日,岳西县“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现场调度会召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县长江春生主持会议。县领导徐昭、方志国、余巧萍、鲁虹、许洪斌、储先胜出席会议。县直相关部门、24个乡镇、部分工业企业和涉农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前,江春生率领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天有纺织有限公司头陀镇梓树分厂、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各企业服务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增收脱贫的做法和成效。会上,受邀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发展模式和服务脱贫攻坚路径,部分县直、乡镇、企业负责人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周东明对各企业多年来关心支持岳西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对企业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周东明指出,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企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全县脱贫事业当中。今年,岳西要顺利实现脱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企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岳西脱贫攻坚工作献计献策、出智出力。要实施精准帮扶。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有新任务、新要求,企业要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要有组织的将车间放在乡村、机器搬进农户,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走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要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帮扶企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实现“村村办工厂、家家机器响、全县上家纺、人人收入涨”的目标。要加强政府引导。做到企业帮扶任务要硬,实现扶贫车间村村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力争都能进入“扶贫工厂”务工,解决就业问题。县扶贫办要摸清底数,找准企业发展方向和群众需求所在;要设定指标,每月一通报。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推介典型事迹。
脱贫攻坚精准核查月工作会议召开
3月3日,全县脱贫攻坚精准核查月工作会议召开。县委副书记徐昭出席会议并讲话,县领导方志国、王德红、刘永林出席会议。
会议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方志国主持。县扶贫办负责人就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作精准核查月业务培训,与会人员就相关业务问题进行了交流。
徐昭指出,一要直面问题,深刻领会此次精准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力求精准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题中之义,消灭硬伤是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的必然要求,理解暴露问题及时整改是有效补救的唯一途径。二要真抓实干,以精准核查为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要瞄准目标任务,理清程序步骤,明确责任体系。三要严肃纪律,严格遵守精准核查培训会纪律要求。
当日下午,方志国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扶贫办主任、业务人员,182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18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典型做法】
茭白甲鱼“搭档”鼓了岳西农户口袋
2016年,合作社茭白田套养甲鱼100亩,出售甲鱼3015公斤,销售额71.4万元。合作社在合肥的直销店,甲鱼每市斤卖到150元—180元,上海的一些客户也慕名前来。看着合作社去年茭白田套养甲鱼的收益,岳西县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华非常激动。岳西县农委技术人员介绍,茭白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套养甲鱼后,农户经济收入有望实现倍增。
首开先河 茭白田套养甲鱼
岳西县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华告诉记者,主簿镇约有7800亩茭白田。单一种植茭白受产量和市场价格影响,每年种植户收益波动较大。
为了提高收入,早在2005、2006年,主簿镇余畈村、金塘村试验在茭白田套养罗非鱼,虽有产品出售,由于气温影响、管理不当,缺技术等多种因素,不能盈利,大部分农户亏损,以致种养结合无人敢涉及。
2007年,岳西县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建立,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经学习科技资料、到外地参观考察,认为茭白、稻田套养甲鱼是可行的。王艳华说,茭白田套养甲鱼,倒逼不使用或少用化学肥、农药,甲鱼喜食福寿螺和田间害虫,且甲鱼在田间活动和排便,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杂草丛生,提高了茭白品质。如果套养成功,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增长。2014年,王艳华在合作社基地试验套养30亩,其中20亩套养甲鱼,10亩套养鸭。
初次套养 每亩增收近千元
王艳华说,2014年4月初购买甲鱼苗和雏鸭投入田中,专人管护和投食,9月底开始出售。甲鱼死亡率6%,逃跑率12%。死亡原因一是田间消毒不够好,防疫医治不及时;二是由甲鱼互咬造成。而造成甲鱼逃跑原因主要是防逃设施不够严密,采茭白时未及时关闭网门。养鸭基本没有盈利。
2014年出售甲鱼收益为12.28万元,盈利1.96万元,除去设施投入(按年折价)、成本、饲料、人工等开支,每亩增加养殖业收入980元。
2015年合作社实施套养甲鱼50亩,总结上一年经验教训,改进养殖方法,2015年甲鱼死亡率降到4%,逃跑率降到6%,出售甲鱼收入39.35万元,纯利7.4万元,每亩养殖业收入1480元,虽受多雨气候影响,茭白亩产量2520市斤,亩产值5290元,加上甲鱼收益亩产值6770元。间接收益节省除草,施药的人工和费用每亩230元上下。
王艳华说,2016年,合作社实施茭田套养甲鱼100亩,出售甲鱼3015公斤,销售额71.4万元,盈利12.85万元。用60%盈利返还成员,2016年单位效益虽然比2015年减少9%,主要原因为洪涝灾害,另降低了投放密度,但茭白价格提升8%。部分成员户亩产值达万元,人均收入达万元。
科学养殖 首建“农田物联网”
王艳华告诉记者,茭田、稻田套养甲鱼,生态环境极为重要,为了准确掌握气温、湿度、水温、气压、光照、风力等相关数据,适时采取措施让甲鱼健康成长,并监测甲鱼生长状况,2016年8—10月,合作社在套养田间安装检测仪器和监控设备,也就是“农田物联网”。
王艳华说,“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知道发生问题的位置。通过在监测田块安装摄像头和遥感装置,终端除了实时显示茭白的生长状况,还能实时监测到茭白田的风速、光照度、湿度等。“农田物联网”的应用,将为科学养殖提供了精准数据,使今后种养结合发展更为科学、稳健,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王艳华告诉记者种养结合是农业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印发科技资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纳爱科学、爱学习、肯钻研的致富能手参加专业培训,积累经验再发展,逐步推广种养结合这项技术。
双创”成脱贫致富“新引擎”
“我开始时是从事铝合金行业,一年也能挣个十来万元;可看到家乡很多田地荒芜了,心里感到很可惜,经过一番考察和准备,我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葡萄园。”说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平时腼腆的岳西县中关镇北山村的储刘着打开了话匣子,“我流转了部分贫困户的50多亩田地,开始试种葡萄,葡萄园管理是项细致活,我请了周边的贫困户帮施肥、除草、剪枝,一个月基本能为贫困户增加一点收入,目前,种植的40多亩葡萄长势良好,明年就能挂果采摘了。”
在岳西县中关镇像储刘着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比如:“岳红”红茶创始人韩重德、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储岳峰、“变废为宝”的吉福工艺品王庆乐、亿绿家庭农场的徐义六、岳工机械储晓全等,创新、创业在中关乡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趋势。
“因资金、技术等原因部分贫困户一时很难真正富起来。而这些创业者是时代的精英,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能够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对此,中关乡党委政府也将大力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
菖蒲借网络搭建平台组建采茶服务队
“还要人摘不?”“要时再说。”“有人摘茶叶,请找我”……“请加入采茶服务队的女士,于本月底前带身份证到菖蒲村报名,以便安排服装。”……
这是近日“富农公司采茶信息群”里网友们的一段对话。原来这是菖蒲镇菖蒲村的“岳西县富农茶叶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通过微信群招募采茶服务队队员。
通过公司组建采茶服务队,这在菖蒲镇可是件新鲜事,当地许多人都这样认为。据介绍,菖蒲镇是产茶大镇,茶园面积近2万亩。每逢采茶季节,该镇采茶工非常紧俏,许多产茶大户、无劳力户、贫困户因缺人手不能及时将自家春茶和夏秋茶及时采摘下来,无法抢“鲜”上市销售而实现增收,只能眼看着大量鲜嫩茶叶在茶树上变老,白白浪费掉。为解决这一难题,由菖蒲村牵头,于今年元月份注册成立了“岳西县富农茶叶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据菖蒲村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司化运作开展采茶中介和服务活动,公司借网络成立专用微信群、QQ群,通过网友互相联系,大范围招募采茶人员组建采茶服务队,并且重点招收无茶园农户、社区陪读妇女加入进来,并配有采茶服装,专门为境内茶园大户、整户外出户、无劳力贫困农户采摘茶叶,及时销售。据了解,目前有95人报名参加采茶服务队,公司专门定制了100套采茶服装和工具。
菖蒲镇脱贫攻坚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做既帮助无劳力和劳力不足的茶叶种植户实现增收,也让周边富余劳动力有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