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80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7年8月28日

【工作动态】
杨忠岐率朗顿教育专家组来岳西调研职业教育
8月21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忠岐,朗顿教育集团董事长周凡率专家组一行来岳西调研指导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市委高教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徐晓春,县长江春生,副县长汪从永陪同或出席座谈会。
杨忠岐、周凡一行首先到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实地了解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情况。
随后召开了座谈会。杨忠岐、周东明分别讲话。周凡介绍了专家组来岳西调研课题及相关情况。汪从永汇报了岳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与会的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等分别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组成员分别提出指导性意见。
周东明在讲话中指出,在岳西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刺时刻,各位领导和专家深入岳西调研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这是对我们的巨大激励和支持,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备至关心、对大别山区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朗顿教育集团是国内职业教育的佼佼者,是职业教育由城市转向农村落户贫困县的领头羊。各位专家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结合岳西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人事薪酬制度、财政供给制度、教学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岳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杨忠岐指出,岳西县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老区群众的生活正越来越好。近年来,岳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培育壮大林下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要强化“职教扶贫”意识,围绕特色产业办好职业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增强“靠山吃山”本领,带动老区早日脱贫奔小康。
“同心助脱贫,光彩耀岳西”
异地安庆商会岳西行活动举行
8月21日至22日,“同心助脱贫光彩耀岳西”异地安庆商会岳西行活动举行。深圳、上海、南京、西安、福州、合肥、黄山、池州等8市安庆商会负责人参加活动。
省工商联副主席司应武,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统战部长宋圣军,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东明,市委常委、副市长蒲彦君,市工商联主席王晓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海生,市工商联副主席王文生,县领导江春生、方志国、程谦、董伟,县直相关单位、部分乡镇负责人出席活动。
21日,异地安庆商会负责人分两组到五河镇沙岭村、茅山村、百步村和河图镇凉亭村实地察看危房改造情况,慰问贫困户,调研产业扶贫。
22日上午,异地安庆商会负责人来到大别山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随后,“同心助脱贫光彩耀岳西”异地安庆商会岳西行座谈会召开,蒲彦君主持会议,县长江春生致辞并介绍岳西经济社会发展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与会人员观看了岳西县脱贫攻坚、招商引资专题片;与会异地安庆商会负责人座谈发言;8个异地安庆商会向岳西捐赠总计182万元爱心款;周东明代表县委、县政府向8个异地安庆商会回赠锦牌。
周东明代表县委、县政府和40万老区人民对8个异地安庆商会慷慨解囊支持岳西脱贫攻坚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各异地安庆商会的企业家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机遇,也为岳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精神、新动力、新信心。异地安庆商会是安庆的骄傲,各企业家是安庆人的精英,在全国各地顽强打拼,赢得了地位和名气,展现了安庆人的精神、能力、水平。各企业家是我们的亲人、家人。此次8个异地安庆商会来岳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捐赠了总计182万元爱心款,提供了1300多个培训、就业岗位,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子。有多个商会准备在岳西投资兴业。这一系列的帮扶体现了各企业家血浓于水的家乡情怀。各位企业家回到安庆、岳西投资,各级政府将与企业家们保持“亲”“清”关系,并不遗余力为各位企业家提供真情服务,共铸新徽商的新辉煌。
司应武指出,各级工商联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继续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此次“同心助脱贫
光彩耀岳西”异地安庆商会岳西行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异地商会支持家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各位企业家到岳西投资项目,通过企业带动岳西的经济发展,为岳西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力。省工商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岳西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联系更多的企业到岳西投资,助推岳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
宋圣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8个异地安庆商会表示感谢。他指出,各异地安庆商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行动,克服困难,促成此次活动成功举办,体现了企业家们的责任意识和家乡情怀。在座的企业家都是当代徽商的代表,在各自行业内有影响,对社会有贡献,对家乡有情结,在扶贫上有举措。希望各个异地安庆商会要动起来、助起来、联起来、赢起来,围绕岳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接,尽快找到可扶持、可合作的项目,做到持续、长久地帮助岳西,实现合作共赢。希望各位企业家多宣传、多支持、多关心安庆、岳西,共同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动态】
茶苗培育促发展脱贫攻坚党旗红
店前镇杨胜村党支部带领贫困群众发展茶苗培育脱贫致富纪实
岳西县店前镇杨胜村距离县城75公里,全村598户2267人,其中党员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574人,现有耕地面积845亩,传统发展产业主要是种植茶叶和水稻,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一直以来依靠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近些年来,杨胜村党支部以合作社为载体,带领群众发展无性系茶苗繁育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之路,抓党建促脱贫成效显着。
党员带头:当好脱贫“攻坚手”
今年春天,看着田间地头一排排生长茂盛的茶苗,已经快10公分了,杨胜村党支部书记汪卫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谁也没想到就短短的几年时间,汪卫生、程移稳、严书成几名党员就把茶苗培育搞成功了,几人带头成立的合作社,生意也越做越大,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2009年,杨胜村的茶苗培育产业,几乎还是空白,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里的大多田地只能由老人耕种,很多老人身体又不怎么好,造成大片的天地荒芜。汪卫生书记看着村里一片片的农田变荒地,心里万般愁绪。当时正值店前农技站搞茶苗,由于技术不成熟,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也积累了丰富的茶苗培植经验。汪卫生书记带着几名党员骨干经过反复讨论、走访,判断并认定岳西发展茶叶、茶苗培育产业是个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解决闲置土地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于是,在反复试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向村里的党员群众介绍推广,让大家一起参与茶苗培植产业。
当时很多农户充满疑虑,认为自己是个三无人员,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销路,不想干也不敢干。党员们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就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先后去了池州冬至和浙江参加培训,学习茶苗培育技术,并邀请专业人士到村内为村民现场指导。
合作社+农户:为脱贫攻坚开出一剂良方
在解决资金成本上,汪卫生书记抓住年轻党员程移稳和严书成想干、敢干、能干的特点,动员成立了“岳西县稳生茶苗合作社”。程移稳任理事长,汪卫生任副理事长,严书成任出纳,并以合作社名义向农商行贷款50万,开始规模化发展茶苗培育项目,合作社成立时就将困难群众吸收成为社员,为困难村民增加就业与收入。
岳西稳生合作社经营方式主要是“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扶贫工厂建在田间地头,形成了产业“扶贫新动力”,真正达到了“建一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为全镇脱贫攻坚开出了一剂“良方”。稳生合作社为帮助村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净收入,从产、购、销三个方面为村民提供的一体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在生产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在采购方面,为村民提供统一的原材料购置,例如遮阳网、保温膜、茶叶枝穗、肥料;在销售方面,为村民提供统一销售平台,除省内还远销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程金花,杨胜村黄岭组人,上有一老,下有三小。早年培育退耕还林苗木,滞销后亏本十几万,再加上新建房屋,家境十分困难,汪卫生书记看她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就吸引她成为合作社成员,并以个人名义借出几万元,现在程金花家不仅房子装修好了,车子也买了,每年育苗20多亩,年净利润达到15万元以上。
说起茶苗合作社,脱贫示范户程立华热泪盈眶,建档立卡时,自己身体不好,做过手术,还出了车祸,老婆还患有慢性病甲亢。“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他在党员程移稳的动员下,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出面为他争取资金支持,提供技术指导,还帮忙联系销售。现在凭着自身努力,种茶苗让他两年就脱了贫,不仅还了债,还买了车,更在全县脱贫攻坚中获得了“脱贫攻坚工作奋进奖”。
现在岳西县稳生茶叶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安徽省最大的无性系茶苗苗圃基地,年培育茶苗600多亩,茶苗出圃率全省最高。合作社农户从成立初期的8户,发展为现在的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每年带动群众发展无性系茶苗繁育4000万株以上,仅每年岳西县农委向合作社订购茶苗就达1000万株。年创总产值700万元,净利润200万以上,每户年均收入十几万。每年在整地、育苗、除草、起苗等以劳务用工的方式带动就业岗位3500人次,受惠达300户,其中百分之六十的是在册贫困户,带动了全镇160多户脱贫。岳西县稳生茶叶合作社先后获得“岳西县县级规范合作社”、“岳西县优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带头人汪卫生、程移稳多次被评为县级、镇级“双培双带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
双培双带:党建为“扶贫”装上新引擎
杨胜村党支部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立足本村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力支持茶苗培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将合作社致富能手程移稳发展成为党员,将党员程敬发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将孙家畈茶苗苗圃建设成为“双培双带”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党员带动群众撸起袖子为脱贫攻坚加油干,成功实现了杨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杨胜村特色产业发展由“空心”变成“实心”,调动了全体党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扶贫开发装上了新“引擎”,发挥了“造血式扶贫”的潜能。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架起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致富桥”。
“三聚”冲刺,确保岳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
窗外,下着大雨,屋内,真情融融。
“现在可以再养两头猪。还有什么困难?”岳西县菖蒲镇岩河村染店组贫困户储昭庆家中,冒雨到访的县商务局干部职工与储昭庆商量发展措施。储昭庆肢体残疾4级,是低保贫困户。今年,县商务局帮扶干部帮助联系其到镇上做油漆工,并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赵冲安置点,申报了小额信贷,扶持养鸡200只,加上光伏电站收入3000元,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帮扶,储昭庆前不久成功实现脱贫。
县商务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补短板为工作重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分之二的干部力量、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下沉到村”的部署,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分别进驻菖蒲镇岩河村、莲云乡平岗村,开展“大走访、树正气、增动能”专项活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县商务局开展大走访促进大脱贫,是全县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7月31日,全县脱贫攻坚决胜冲刺大会召开,吹响决胜冲刺的冲锋号。号令一出,全县上下迅速响应,县直各单位、各部门纷纷组建专班队伍奔赴各自帮扶乡镇的主战场,数千名党员干部走村串户,查看实情,宣传扶贫政策……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处处可以看到帮扶干部的身影,感受到全县上下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坚强决心。
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聚合。县委要求除分管信访维稳工作以外的所有县干都到所包保乡镇驻乡镇工作,每月驻乡镇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每周调度1次所驻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所有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坚持到所包保村驻村工作,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每周调度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除信访维稳、环保、安全等少数单位外,其他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实行AB岗,单位三分之二的力量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进村入户人员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抓脱贫攻坚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统筹其他工作。
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一线聚焦。所有工作都服务服从于脱贫攻坚工作,聚力抓好扶贫“十大产业”“十大工程”。坚决精简会议和检查,加大督查暗访力度,每月通报县直单位聚焦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县干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包保人员考勤情况,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加大问责力度。
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县财政新增安排资金400万元,支持贫困边缘户家庭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如期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全部解决,农村陈年垃圾全部清理,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以及学校等按标准全部整改达标。
田头乡泥潭村是岳西9个未出列贫困村之一,到2016年底有69户164人未脱贫。为支持该村今年如期脱贫,各级各部门加大了投入力度。县里补助资金60万元,建设扶贫工厂,目前已开工投产,吸纳19户贫困户就业;市级安排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0万元,启动黄晶梨种植项目,吸纳11户贫困户33人就业;县扶贫办安排产业发展资金7.84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乡政府免费发放茶苗5万株、桑苗8.9万株、黑猪仔32头,支持低保户和未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现在泥潭村特色产业项目已达到10余项,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
“我们确保人、财、物、政策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积极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贫困程度较深的乡村在危房改造、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倾斜,在帮扶力量上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印26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