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工作简报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5期

        作者:岳攻指办  来源:  时间:2017-10-11 09:21:46  查看: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第85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10月11日

        经验交流

        江春生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

        10月10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8号楼会议厅举行。省发改委皖江办专职副主任何春、以工代赈处处长胡浩民,省易安公司总经理潘琦,县长江春生,县委常委、副县长方志国,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参加论坛。

        会上,江春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政府代表,与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以及基层发改委和企业公司代表一起参加了论坛圆桌讨论。江春生围绕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突出打通易地搬迁新通道,实现脱贫致富新梦想,分别从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和“让搬迁群众有动力”4个方面,交流了岳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接受了主持人现场采访。

        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致辞并做总结讲话,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移民办、山西省忻州市委、四川省宣汉县委、京东集团等有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据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是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之一,由全国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国家发改委承办。主题是聚焦后续脱贫发展,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岳西在国家健康扶贫论坛上做经验交流

        10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会议中心八号楼(北)贵宾厅,举办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健康扶贫论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卫生计生委扶贫开发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山西和安徽等12个省市区卫生计生委负责人、部分参与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的贫困县有关负责同志、医疗卫生领域国家级专家学者和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20多位司局级领导等80余人参加论坛。

        受国家卫计委邀请,岳西县政府副县长王文森率队参加论坛活动。岳西县卫计委负责人作题为“完善综合医保政策体系,努力解决因病致贫存量和增量问题”专题演讲,全面介绍了安徽省、岳西县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圆桌论坛上,岳西县卫计委负责人就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村级卫生室“网底”建设、医疗过程中道德风险防范及费用控制“锅底”效应等影响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论坛对安徽省岳西县健康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岳西县在减少因病致贫“存量”和控制“增量”上同步发力,走出了一条健康扶贫新路径。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健康暖心基金捐赠仪式和健康报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共计募集善款2000余万元用于健康扶贫公益项目。

        典型做法

        大别山深处唱响了文化扶贫

        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到青年演员,从店前镇司空村到冶溪镇罗浦村,岳西县大别山深处唱响了“文化扶贫”。从8月底起,在市文广新局的组织下,我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京话剧院、黄梅戏艺术剧院纷纷将文艺演出送进岳西各个乡村,截至目前,数百名文艺工作者已前往岳西县9个重点贫困乡村进行了演出。

        为全力支持岳西县脱贫攻坚,市文广新局开展“文化扶贫走进乡村”文艺演出活动,来自我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京话剧院、黄梅戏艺术剧院的数百名文艺工作者先后将文艺演出送往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菖蒲镇岩河村、冶溪镇罗浦村、青天乡道义村,青天乡老鸭村,田头乡上畈村,田头乡泥潭村、白帽镇南庄村、古坊乡上坊村9个乡村,文艺演出中,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黄梅小戏、京剧经典唱段等轮番登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扶贫,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扶智,即要开发人们的智慧,艺术能够走进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将艺术里的正能量送给群众,激励他们改变贫困生活。”韩再芬院长在演出结束后说。

        此次的“文化扶贫走进乡村”依托送戏下乡,助推文化扶贫,一方面丰富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精神脱贫。

        媒体关注

        岳西扶贫出新招,底线更实了

        山套着山,山连着山,安徽省岳西县2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9座。层峦叠嶂的大山,阻隔着交通和物流,阻隔着管理经验和技术的落脚。

        深山里,忽然添置了一个又一个“扶贫车间”,让久居大山里的贫困户有些眼晕。

        “去年,我在家门口的电子厂上班,领了工资2.52万元。”冶溪镇司空山村贫困户胡美华怎么也想不到,种地之外,一年还能挣这么多工资。

        2.52万元,啥概念?经过多年与贫困奋战,岳西农民去年人均收入刚达到9598元。胡美华一人的收入,就与当地三口之家的收入相当。

        胡美华所在的“扶贫车间”,是岳西县明杰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有57名贫困人员在此就业,为安徽天鹅集团所属电子公司代工。

        现年40岁的胡美华一家5口,原来仅靠一个劳动力撑着。去年,胡美华两口子都在这个车间上班,一年下来,累计工资收入5.52万元,全家摆脱了贫困。

        明杰电子有限公司的工资表上,写着贫困户脱贫的足迹。在企业上班的57名贫困人员2016年共领到工资75.44万元,因为加入车间的时间不同,人均1.32万元。

        安庆市委常委、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表示,县里正谋划出台鼓励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支持企业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全县规划兴建182个“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是岳西产业扶贫的重要创新手段。正是政策组合拳不断发力,岳西这个安徽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展现了新面貌。

        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介绍,扶贫开发初期,这里绝对贫困人口达到24.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72.3%。如今,经过产业扶贫等诸多措施的推动,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1.14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9.96%下降到2016年的4.48%。(人民日报记者 朱思雄 高云才)

        点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政策组合拳充分发力,责任层层压实,全社会参与扶贫格局已然奠定。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贫困地区很多“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脱贫攻坚,正在深刻改变着贫困户的命运,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

        党建发力决战决胜深度贫困

        岳西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是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岳西县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和抓脱贫这个最大任务紧紧扭在一起,汇集各方力量,合力脱贫攻坚,目前正全力冲刺脱贫摘帽——

        紧抓“关键少数”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在一线

        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在一线,坚持‘三个访遍’。”岳西县委负责人介绍,岳西县要求所有县干到村担任脱贫攻坚专职书记或主任,访遍全村贫困户;选拔21名县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任乡镇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访遍乡镇所有贫困户;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访遍包保村所有贫困户。

        脱贫攻坚干部优先表彰奖励、优先选拔任用、优先人文关怀,岳西县出台了正向关怀激励干部服务脱贫攻坚的“3个优先”。岳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岳西县提高脱贫攻坚考核权重,每类乡镇排名前两位的,公务员评优比例提高5%,党政正职直接评优,先后提拔重用了97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

        奖优罚懒。岳西县建立脱贫攻坚工作追责倒逼机制,设立“蜗牛奖”,颁发给“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者。“蜗牛奖”设立以来,根据公开征集、专项督查、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等方式收集的问题和线索,已发放了5个乡镇、6个县直单位,向4个单位发出预警。负激励效果明显,岳西县白帽镇被评“蜗牛奖”后,奋力推进德青源“金鸡项目”,1个月内完成征地搬迁433亩,投产后可带动1万人长效脱贫。

        紧抓“骨干力量”

        ——把村干部培育成脱贫致富“领头雁”

        第一书记、村干部、回乡大学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要当好脱贫“领头雁”。

        省委办公厅选派干部郭逢春,就任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第一书记之后,争取资金建成了光伏电站,实现梓树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据了解,岳西县选派了18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每村都有干部驻村抓扶贫。

        把村干部培育成脱贫致富“领头雁”。岳西县每年开展实践培训,由乡土专家在村全程带培村干部1个月;每年组织百名村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展“双技”培训,使每村都建成2个以上特色产业基地。为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县里每年开展“双十佳”评选,并先后选拔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让8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2人享受事业副科待遇、9人解决了事业编制身份。

        吸引优秀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成为农村发展“生力军”。岳西县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每村选拔1名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的本土大学生,担任村扶贫专干。通过组织培训、安排到企业挂职、设立创业基金,鼓励扶持回乡大学生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发展产业。

        紧抓“主体对象”

        ——激发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精气神

        脱贫归根到底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要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革命战争年代,岳西县曾走出4万英烈;新时代,岳西县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开展红色精神宣讲,激发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精气神,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位于岳西县鹞落坪村,旧址讲解员王芳说,贫困群众听了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感人事迹后,“我要脱贫”的精气神明显提振。

        岳西县深入实施园区带动、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和群众自家种养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全县支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19家、家庭农场306个,带动1.4万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岳西县高寒山区的村党组织通过组建合作社,带领群众将水稻改种茭白5.76万亩,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经典案例。

        “少了人情债,脱贫跑得快”,岳西县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农民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岳西县农村党组织普遍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遏制铺张浪费和不合理的人情往来,为贫困群众“减负”。岳西县菖蒲镇菖蒲村贫困户林望生告诉记者,他家去年人情往来减少4000元,这笔钱被用来改造了4.5亩茶园,还安装3KW光伏电站,成功摆脱了贫困。(安徽日报记者 朱胜利)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扶贫办,县四大班子领导

        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居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6期
          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