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岳西脱贫攻坚专题首页 >媒体关注
         

        岳西县“绿色”扶贫之路,带领他们实现脱贫“中国梦”

        作者:佚名  来源:  时间:2017-09-13 09:36:06  查看: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社居委,总人口40万。岳西是大别山区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是安徽省连续八任省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

        融媒体岳西行

          
        9月8日,“融媒体”走进岳西县,媒体记者在安庆市网宣办、岳西县宣传部等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岳西九个扶贫示范点。在实地采访中,对岳西县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形式的多样化、扶贫工作的精细化,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大力发展种植 田间地头共话脱贫“中国梦”

        百步村第一书记周辉向记者介绍桑枝食用菌产业

          
        五河镇桑枝食用菌产业是岳西县产业扶贫的经典案例, 五河镇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产品为桑枝木耳,利用春、夏季桑园所伐废弃树干或枝条经一整套工艺加工生产而成。公司全年劳力用工3500个上下,其中贫困户用工不低于60%。“按照公司目前的产能,可以带动250个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5万元左右。”百步村第一书记周辉介绍。

        五河镇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木耳菌棒

          桑枝食用菌产业是中石化集团对促进岳西特色产业发展、倾力扶贫工作重大举措之一,通过“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带贫困户实现增收,镇党委政府已将桑枝食用菌(木耳)列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之一。

        叶河村村民正在采摘构树叶子做构树茶

          五河镇叶河村构树扶贫在全国都是最新型的扶贫产业,2015年,叶河村被国务院扶贫办确立为全国构树扶贫监测点。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集构树组培、育苗、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叶河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构树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和133户贫困户入股投资建设,推动构树扶贫在本村的发展。

        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用构树生产养殖饲料

          中科安岳林业负责人鲍翊山介绍,叶河构树观光产业园内有本村120户村民上班,其中贫困户72户,月工资收入2400元左右。叶河村利用安徽中科安岳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叶河村构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17年将实现贫困户增收1000元/户,帮助贫困户脱贫。

        菖蒲镇菖蒲村的村民陈贤宏接受记者采访

          “从前单靠种植小麦没办法养活一家人,这才种植茶叶几年时间,就已经脱贫。”菖蒲镇菖蒲村的村民陈贤宏告诉记者,“前两年还买了一台小车,高高兴兴过上了小康生活。”

        铁滩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

          菖蒲镇是岳西县第一茶叶大镇,全村茶叶面积2680亩,人均茶园面积0.75亩,2016年人均收入11240元,其中茶叶收入人均1800元。村中添鹏茶叶合作社120户社员中,贫困户35户,户均茶叶收入1.8万元,2016年以前均已脱贫,成功实现茶产业带动脱贫。

        安徽国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金国

          石关村的茭白可以说是改变了岳西山乡的命运,余金国一手创办的安徽国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年产高山水生蔬菜茭白300吨,年产值120万元;同时通过茭白套养甲鱼、泥鳅、新品种试验、高山茶卉种植等项目实现年产野生甲鱼2000斤、泥鳅20000斤,年产值80万元;年产蝴蝶兰6万株,年产值220万元,为石关乡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提高石关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作出了贡献。

          工厂带动就业 巾帼巧手缝织脱贫“半边天”

        交帮华达岩河扶贫工厂女丁建新工正在进行服装生产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2017年6月上旬,天鹅集团岩河扶贫工厂、交帮华达岩河扶贫工厂在沿河村先后挂牌成立,沿河村党委书记刘和发介绍:“工厂主要针对不宜外出、不宜从事体力劳动的广大留守妇女等贫困人员,提供就进就业岗位62个,吸纳49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26人,带动贫困户每月增收400元以上。”

        海创饰品工人正在分拣纽扣

          村内规模企业海创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以树脂饰品配件与纽扣为主的公司,目前,吸纳贫困户17户、贫困人口27人、残疾人7人就业,带动贫困人口每月增收1700元以上。同时,增设扶贫岗位,积极捐资捐款,每月200元长期资助2户贫困户。

        天馨扶贫工厂工人正在调整机器

          岳西县温泉镇斯桥天馨扶贫工厂,一台台机器正在刺绣,这种纯机械的操作多余技术要求不高,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据悉,目前该厂安置7名贫困户就地转移就业,年收入3万元。

          聚焦乡村旅游 美好乡村变身脱贫“农家乐”

        石关乡小珑休闲乡村里的“农家乐”

          
        进入石关乡小珑休闲乡村,一栋栋精致的乡间“别墅”甚是引人注目。该中心村于2013年初被确定为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依托资源及美好乡村环境面貌的改善办起了乡村旅游。
        目前这个示范点已发展农家乐旅游20多家,其中已注册农家乐15家。今年游客住户已达70多人次,夏天2个月每户收入近2万元。

        温泉镇斯桥村荷花园

          
        温泉镇斯桥村依托光伏、特色产业基地,以村部为中心,新建30亩休闲垂钓中心,发展荷花种植70亩,拟发展农家乐型乡村民宿8户,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精准扶贫新格局 光伏项目照亮脱贫“创新路”

          “这么多户用光伏电站集中在一起规模化建设,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有序地安装着,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岳西县温泉镇350户户用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工程的全面完工标志着该镇创新打造“光伏+”扶贫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岳西县温泉镇“光伏+”扶贫基地

          2014年底,岳西县被列为安徽省五个国家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为破解户用光伏电站分散建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发电效益低等诸多弊端,温泉镇镇创新思路,提出集中安装建设的思路,把全镇12个村的350户特困户户用光伏电站集中起来,统一安装在贫困村斯桥村船坳、大塘两组,并将和党群服务中心、易地扶贫搬迁点、乡村旅游基地、村扶贫工厂等连成一体,创新打造“光伏+”扶贫基地亮点工程。

          据了解,该镇将通过“光伏+基层党建”、“光伏+乡村旅游”、“光伏+易地搬迁”等多元化思路,创新将各种推动扶贫的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党建引领、典型示范、产业支撑、兜底保障”的精准扶贫新格局,全力打好“组合拳”,将经济效益外延至扶贫的每一个领域,逐步形成“光伏+”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安徽岳西:特色产业扛"大梁" 按下脱贫"快捷键"
          安庆岳西: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